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县凝心聚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2015-11-06 15:41:20   来源:富源县   

    富源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所辖12个乡镇(街道)、159个行政村、1723个自然村、23万户、80万人口。目前还有8个贫困乡(镇、街道)、51个贫困行政村、263个深度贫困自然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314户、贫困人口101802人。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对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云贫发电〔2015〕31号)要求,曲靖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确认2014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控制为85198人。一个多月来,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安排部署,举全县之力,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确保到2018年扶贫对象实现如期脱贫、摘帽、增收目标,2019年巩固、提升、发展,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IMG_256

  丰富载体,重点用力,有效完成前期工作

  健全了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县委书记为总召集人,县委专职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召集人,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县委政研室,办公室主任由政研室主任兼任,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扶贫办抽调人员专门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全县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明确了工作措施。及时出台了建立脱贫攻坚“挂包帮”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走访”工作、县级领导脱贫攻坚挂乡包村帮户和部门挂村包组帮户责任安排等措施,统一制作了“挂包帮”“转走访”责任安排表、工作手册、遍访工作操作流程,明确了挂钩领导和挂钩部门的“挂包帮”任务,为“转走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G_256

  适时召开会议研究、加强了业务培训。自8月20日至今,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专题会、联席会、县委常委会、动员大会对全县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联席会议办召开了2次业务培训会,专门下发了《富源县关于“挂包帮”“转走访”报送材料时限说明的通知》,并应用电话专线适时探讨、回答、释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建立了驻村工作队。整合“挂包帮”单位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等力量,由派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任队长,共组建9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每个工作队分成1至3个工作组)。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全县派出61名干部任第一书记,其中31名由驻村工作队长兼任。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都覆盖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顺利完成结对工作。依据“五四三二”帮扶法,富源县统筹省、市、县、乡(镇、街道)398个单位13230名干部,其中省直4个单位98名、市直23个单位1258名、县直82个单位3926名、乡(镇、街道)289个单位7948名,挂包8个贫困乡(镇、街道)、4个非贫困乡(镇)、51个贫困村、105个非贫困村,帮扶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314户、贫困人口101802人,实现挂包帮全覆盖。

IMG_256

  首轮遍访工作有序开展。从9月14日到10月10日,省、市、县、乡398个挂包单位根据挂包村户的实际情况,在规定时限内,由单位领导带队随机分期分批遍访本单位挂包村户。通过“一看、二听、三问”,广泛开展入户调查、民情恳谈,认真填写了《云南省遍访贫困村访谈问卷》《云南省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分别交村一份,装订成册。把扶贫对象搞准、把家底盘清,找准“贫”根、寻找“困”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基础。据统计,目前80%的单位已经完成首轮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并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到村到户”梳理帮扶项目,着手制定实施帮扶计划。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衔接联系等基础性工作。

IMG_256

  加强动态管理工作。按照省、市通知要求和部署,对我县已经识别出来的2013年底10180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施动态管理,依据《贫困户动态管理参考文本》《2015年富源县脱贫攻坚“挂包帮”对象名单》,按照“脱贫退出”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识别出16604脱贫人口,使我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控制为85198人。客观反映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更新、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10月12日我县已经完成动态管理调整,及时更新建档立卡数据,做到对象精准、思路精准、措施精准、管理精准,实现了扶贫与党建等工作的有机结合。“挂包帮”即扶贫,“转走访”即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树牢群众观点、当好人民公仆的有效途径。在轰轰烈烈的“挂包帮”“转走访”大舞台上,将使广大干部职工打开了视野、启迪了智慧、增强了本领,将使党组织最直接地识别、发现、运用人才,提高了战斗力,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同时,已整合农村危房改造项目5107户,开工建设4266户,完成主体工程2200户;21个美丽家园示范村建设正有序开展。

IMG_256

  加强领导,凝心聚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

  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省市县各挂村帮扶单位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挂包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队长、联络员以及工作责任,于9月15日前已经将领导小组文件和“挂包帮”单位基本情况表,报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县扶贫办。为了加强沟通协作,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责任,督促县委办公室协调好县级领导的相关工作;督促县联席会议办做好总牵头,总协调,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督促县委组织部组建好、管理好驻村工作队及相关人员的选派、管理和考核等工作;督促县委宣传部宣传好“挂包帮”“转走访”的相关政策、重要意义,及时报道进展情况和先进事迹;督促县扶贫办对“挂包帮”责任单位的安排和落实,“转走访”相关业务的培训等工作;督促县直机关工委、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国资委职能)、县卫生局根据部门职能职责,统筹推进县直部门、单位和中央、省、市驻富单位,有关学校、县直卫生单位、有关企业相关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主体作用,积极与挂钩联系单位沟通衔接,共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起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挂包帮”大格局。

IMG_256

  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富源县“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自开展以来,各挂包单位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与“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紧密结合,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坚决反对“四风”,树立良好形象,切实做到“八要八不要”。各单位干部职工坚持工作标准,没搞代理遍访,切实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以一个普通工作队员的身份与百姓近距离沟通,打开了脱贫攻坚新局面。

IMG_256

  着重强化考核督查。一是充分发挥考核这根“指挥棒”的作用。把“挂包帮”“转走访”等工作作为对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富源县乡镇(街道)责任制综合考核办法》进行严格考核,把领导重视、整合项目资金、落实责任、落实扶贫措施等情况作为对县直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县“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组织考核,考核结果报县考核办。二是充分发挥督查这把“利剑”的作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督察组,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督办的事项,整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监察局的力量,专门制定一个综合性的督查方案,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常态化督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已发出通报1次,电话督查多次,如实反映困难问题,加大跟踪督办力度,以铁腕督查推进工作落实。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宣传部门牢牢把握扶贫开发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和报刊、杂志等宣传载体,精心组织、策划,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各单位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的工作举措、成绩经验、先进典型;各挂包帮单位(如省滇东能源、市工商局,县人大、政协,公安、质检等)发送简报共200多篇,大力宣传本单位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情况;广大干部职工随时随地发送微信,图文并茂、方便快捷地宣传各单位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精神风貌;县联席会议办通过发简报、报周报(每周五向市联席会议办上报材料)、发短信等方式,上下连贯,宣传全县“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尤其是通过短信平台,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动态和最新情况进行整理,提纲挚领,言简意赅地向县级领导、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工作队长(联络员)、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专职副书记、扶贫办主任发送短消息,有效地提升了脱贫攻坚领导力和各单位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落实力度。以上正确引导舆论的举措,扩大扶贫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为全县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徐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