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让更多人喜欢我们的民族服饰—富源小伙保嘉语创业记

2016-10-28 14:09:34   来源:   

 

 

 

让更多人喜欢我们的民族服饰

———富源小伙保嘉语创业记

董家聪

 

保嘉语,1987年12月出生在富源县城。2011年,他毕业于云师大中文系。“刚毕业的时候当过辅警,当时也没多想,只是想先就业。” 2014年,年方27的保嘉语创办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厂。“压根没有想过会做这一行,自己创业的难度还是很大。有一次我听一个音乐老师说,市场上一些行业需要民族服装,虽然民族服装比较冷僻,但是一些企业和团体还是有需求。”

 抱着试试的心理,保嘉语开始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我跟一个亲戚合伙,投入 30万启动民族服装厂。刚开始只是生产、加工,在水寨的一个小区,我雇了6个工人。民族服装不像生活服装需求那么大,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当高。”保嘉语把服装厂取名为“山咔咔民族服饰”,服装厂建立伊始,保嘉语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技术工人相当难找,会做民族服装的人很少。跑人才市场,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最后从沿江那边招来了几个大姐。”虽然招来了人,但是技术工人需要慢慢培养。“刚开始,只能对现有的服装进行改动,技术成熟以后,才开始进行生产、销售。”

  “刚开始销售渠道很狭窄,靠网络经销,还有一些团体、单位来订购,都是根据订单生产。”漫漫长路其修远兮,服装的订单随着积累开始慢慢增多。“现在一年大概能销售3000套左右,除了销售,我们也在做服装、饰品的租赁。”

  “民族服装销售的旺季一般都在下半年,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一个月能销售300多套。生产民族服装的难度很大,一些团体都是有需求才来下订单,而且还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有时生产一套服装需要几天时间,节日期间订购比较多,比如‘七一’。”一路走来,保嘉语克服了不少困难。

  “曲靖本土售后要方便很多,有问题容易解决,后期维护也很方便,比如破洞、换拉链大家都方便。一些身材比较娇小的客户,我们可以当场量尺寸进行生产。如果是尺寸的问题,我们都会进行改动,不过有些客户还是会吹毛求疵,很小的问题都会刁难,需要我们慢慢沟通。”保嘉语说。

   “有些衣服一天都加工不出来,因为民族服饰上的饰品基本要靠手工,如果衣服上有3000多个亮片,那么需要6000多针,非常繁琐,全部要靠手工一针一线的缝。如果是简单的连线片,谁都愿意用机器代替手工,不过大部分衣服上的亮片还是用手工,特别是头饰,还有晚礼服。手工复杂的,一天一人勉强能完成一套,有时要忙到晚上11点。”保嘉语和店员有时忙到很晚才能休息。

 “现在我把店搬到了市区里,虽然这里的开支比较大,但更方便客户到店里来挑选。曲靖本地客户在网上看到我们开店,咨询以后都会到店里来买,我们非常欢迎他们来,面对面容易沟通交流,而且他们在我们店里能看到实物,能更好地确认是否是他们所需。”得到客户的认可,保嘉语感到很欣慰。

 现在不仅仅是在省内销售,保嘉语还把自己的“山咔咔”民族服饰销售到了省外、国外。“销售渠道在慢慢打开,不过批量大的单子还是从外面进来的,香港、马来西亚、美国都有需求。我们有个QQ群,大家在群里共享资源。马来西亚的客户下一次单都在万元左右,算是比较大的。”保嘉语说,随着时间的积累,保嘉语准备聘请裁剪师傅,着手设计自己的民族服装。“路还有很远,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服饰。”

责任编辑:李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