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产业链”扶贫的“催化效应” (二):“产业链”催“变” 从低效土地到“土里刨金”

2017-01-06 10:55:52   来源:   
  请继续关注系列报道《“产业链”扶贫的“催化效应”》。按照传统种植方式,云南省曲靖市当地农民每亩土地的年收益最高不超过千元,这还包括了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而康恩贝通过农业“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亩产收益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真正实现了从低效土地里“刨金”。正是依托这样一条扛得住风险、出得了效益的“黄金链”,才确保了当地农民的稳定收益和脱贫致富。

  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当地农民能够融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春播、夏忙、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无休,也确保了他们的稳定收益。

  而在希美康扎根炎方乡之前,当地村民普遍采取传统种植方式,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低效作物。

  一年忙到头,收入却少有。当地农民就是这样在年复一年的循环中守着苦日子。让低效土地增值,是“产业链”中需要破解的第一个难题。

  经过反复的土壤测试,对比试验,希美康在炎方乡流转的土地上遍植银杏树,几年时间,已经成为“黄金林”。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季强说:“银杏将成为康恩贝一个百亿级的产业。这个百亿级产业未来每年将会给上游产业基地的农民带来以亿计的收入,稳定的收入,这样就能够持续地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数据显示,1吨银杏干叶的售价约为2万5千元。加工成质量合格的提取物后,可以升值到4万元。将提取物制成药剂后,升值至20万元以上。这是因为现代工业体系和传统农业的完美融合,才造就了低效土地不断升值的“神话”。

  复合种养殖,让土地产生了双倍甚至多倍效益,同时,康恩贝集聚了集团优势,以现代科技、加工、品牌和营销的强大实力,反哺农业,从而构建了一条从低效土地到高效产出,从低端农业向高端产业“蝶变”的“黄金链”。

  云南省宾川县组织上百名农场主来到炎方乡,实地考察学习使低效土地增值的做法和经验。

  到目前,康恩贝 在浙江、云南、江西、青海等地,累计流转、租用近20万亩土地,投入资金约15亿元 进行扶贫开发,其中在云南省将努力 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惠及百万云南农民,帮助10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康恩贝的“老家”,产业链扶贫同样让浙江省兰溪市水亭乡盖竹里村村民受益,这里将打造成“浙江银杏第一村”。3年时间过去,该村人均收入从6000元提高到15000元 ,村里“4600以下”低收入户全面脱贫 。 而到 2017年,将确保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3个村委会484户、14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现如今,依托自然禀赋和特色农业,在农工互补的基础上,康恩贝在云南和浙江多地开始了农旅结合的新型产业链的构建,在炎方乡,投资1.2亿元 的康恩贝银杏庄园正在建设中, 有望在明年把更多的村民纳入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生态种养殖、特色工艺品加工等产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户均年增收4万元。

  编后语一条“产业链”,聚合了康恩贝集团的所有优势资源,这条“产业链”才具备了点“土”成金,造福一方的实力。那么,当地农民究竟如何融入产业链,摇身一变成为“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领”的产业工人的呢?请继续关注明天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