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产业链”扶贫的“催化效应” (三):“产业链”催“转” 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

2017-01-06 10:55:53   来源:    
  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我国的全面小康。康恩贝在云南、浙江等全国多个地区的“产业链”扶贫实践取得了巨大成效,而在一条条“产业链”造福贫困群众的背后,是康恩贝充分结合农村劳动力实际,不断完善的一条条“就业链”。只有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劳动能力的农民最大程度转化和融入产业和就业链条,才能让最广大的贫困人群实现脱贫梦想。

  正在田间安排 工作的村民叫邹连秀,是炎方乡来远村的一名普通妇女,但现在,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希美康银杏种植基地的一名小组长。除了每天下地务工以外,她还管理着10多名村民 。 同时,邹连秀的丈夫也在基地务工。像邹连秀一样,在希美康公司的基地里,夫妻、母子、兄弟这样一家两口或是几口人共同劳作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希美康的银杏种植基地里,妇女和老人都能找到力所能及的岗位,这也是以农业和土地为根基的“产业链”扶贫的优势所在,相对于工厂的流水线,老年农民显然对农活更驾轻就熟,也能更充分的就业。 眼前正在地头管理指导的年轻人就是杜连妹的儿子郝瑞敬。今年34岁的他已经在希美康公司工作了6年。给不同的人实现价值的平台,同时也把自负盈亏的农民转化为旱涝保收的公司务工者和产业链工人,这等于给当地百姓系上了一根收入稳定的“安全绳”。

  正在喂鸡的人叫汤金保,今年30岁,行动有些不便。原本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他却在希美康得到机会,成为公司里的福利员工。相对于残疾人汤金保的知足淡定, 炎方乡磨嘎村村民杨富国正为了生计发愁。他家有兄弟三人,弟弟外出打工,他留在家里种地,但是务农的收益始终不理想,是当地有名的特困户。

  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来远小学有90多名学生。到现在,校园里已鲜有 “留守儿童”。全村2370位村民有1500多人在希美康务工。

  康恩贝“产业链”扶贫带动当地百姓就业、脱贫、致富,数万云南农民充分受益,成为一条东西协作脱贫攻坚的“创新链”、“效能链”和“示范链”,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并寄语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掌门人胡季强,要通过“产业链”精准扶贫,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更快脱贫。

  【编后语】一条“产业链”,目标是受益百万云南人,在这背后,是康恩贝凝聚多方优势、富有乡土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的总动员令下, 成为产业扶贫一路领跑的“先行者”,这条“产业链”,更是一条“希望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