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平凡交通人 筑就交通美

2017-05-02 09:18:50   来源:    

传递和谐的女路工

  荣获2016年云南省和谐家庭称号的杨明芸,担任昆明公路局富民分局永定管理所记录员兼安全员、工会小组长,多次荣获昆明公路局、省公路先进工作者。她在一线养路,一干就是23年。 

 

坚守是责任和谐的释译


  45岁的杨明芸话不多,不善言辞,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善良、朴实,为人诚恳。她皮肤黝黑,脸上带着风尘烈日暴晒的痕迹。可以想象,常年坚守在公路养护的前沿阵地上,对于一位女同志,其中的艰辛自不言说,但提到公路养护工作,她的话匣子瞬间打开了。流露出守护者的细腻与亲切。“多年养路,习惯了,离不开了。”她嘿嘿一笑。
  杨明芸始终冲在公路养护的最前线,每天从公路上回来,同事们都进入了梦乡,她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将白天的收方、丈量资料进行核算记录,常常孤灯奋战到深夜,有时忙个通宵,熬得眼睛又红又肿。常年的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鞋磨破了多少双,自己熬了多少个昼夜,她记不清了,她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站所和谐,把路养好。
  2011年,安宁所所有人员并入新成立的富民段永定所,杨明芸和同事们一样,星期一清晨从安宁跑65公里的路程,到富民永定所上班,星期五下班后才能回家。此时,她的女儿刚上初中二年级,丈夫在安宁林业局工作也比较忙,这不但面临着远离家人,就连上学的女儿也无法管了。也是此刻,段上领导找她商议,第二次调她到分局机关工作,可杨明芸明白,自己真的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和同事们,加之所上有如此大的变动,人人都离家到所上工作,自己走了,同事们一定会有想法,这不利于所上职工思想的稳定。想到这些,杨明芸下了决心:不走,就在所上。

 

互助互爱是和谐的源泉


  杨明芸,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对人豁达、诚实、热衷于助人为乐,再苦再累从无任何怨言,别人不干的事,她都干。富民永定所管养着40公里公路,是富民分局的大站所,养护路线长、面广,职工的家都远在昆明、安宁,杨明芸始终把职工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作为工会小组长的她,一有时间就组织职工在一起搞工会娱乐活动,打球、唱歌、双扣比赛,这不但让职工放松身心,同时也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
  在45名职工中,就数杨明芸文化高,职工买了新手机、在网上买个什么的,都叫她帮忙,再忙再累,杨明芸都乐呵呵地帮助他们。一次,所上管后勤的同志家里有事,没人管后勤,杨明芸替同事承担了后勤工作。那段时间,杨明芸早上5点半起床,天蒙蒙亮,就到菜市场采购蔬菜,她从农民的手里买到了又新鲜又便宜的蔬菜。同事说:“她管后勤的那个月,我们不但吃得好,月底我们交的伙食费还有结余,一个月下来,我们吃胖了,她却忙瘦了。”

 

宽容温馨是和谐的港湾


  杨明芸的爱人是她的大学同学,夫妻间相互照顾,相濡以沫、和谐恩爱。周末回家,杨明芸就包揽所有的家务,让爱人多休息。
  为人父母的杨明芸和爱人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2016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四川大学,为一线养路工人争了光。
  杨明芸婆婆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常年服用慢性病药,老人个性强,脾气急。她理解这是病魔带给老人的一种痛苦发泄,心平气和地和老人谈心,化解老人的不平和郁闷。有一次,婆婆把天天要服的药偷偷停了,致使老人的病情恶化,她跟丈夫急忙把老人送到了云南省附属二院。为了不耽误丈夫工作,在住院的时间里,她承担起了伺候婆婆的重任。喂药、喂水、喂饭、洗脸、洗脚、擦洗身子、端屎倒尿、夜夜陪伴……在她细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好转,同病房的病人都把杨明芸当成了老人的亲女儿,羡慕地对婆婆竖起大拇指说:“真羡慕你养了一个贴心的好闺女。”             (刘才英)   

 

  

工地上的“老黄牛”

  在工程管理中,他结合专业知识与多年工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110式响应”和“120式服务”工作法;在施工过程中,他潜心钻研施工技术、改进施工工艺,与其他班子成员并肩作战,促进项目建设有序快速推进;在征迁协调一线,他苦口婆心地向征迁户解释国家有关政策及征迁建路的重大意义,帮助征迁户在政策范围内获得合理的补偿并高效推进征迁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坚守廉洁自律、坚持勤奋好学……这就是长期奔跑在高速公路施工一线的“老黄牛”陈玉留。
  因为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他多次荣获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和云南公投“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5年9月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勤奋好学的带头者


  他把学无止境的精神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自己带头学习,还要求指挥部干部职工要坚持每天学习至少一小时。他除了坚持组织上安排的中心组学习、干部在线学习和“三会一课”学习外,还坚持自我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征地拆迁、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修养。陈玉留一个月累计至少看书15本以上,一边学习一边不忘跟身边的人交流学习心得,进一步开阔视野。“每次打开书记办公室清扫卫生,都要抽出点时间先整理一下摆在沙发、凳子、桌子上零乱的书籍。”办公室小姜开玩笑说。他不但追求学习上的进步,更加注重学历上的提升,不但自己带头,而且还要求职工乃至驾驶员都要坚持学习和强化学历提升,为职工搭建更高更多的学习成长平台,帮助职工成长成才。

 

工程管理的先驱者


  陈玉留自到指挥部工作以来,一改过去指挥部被动工作的局面,主动出击为各施工建设项目部服务,创造性地提出了“110式响应120式服务”、“限时办结制”、“首接责任制”、“现场蹲点”等一线工作法,并带领全体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着,本工作方法得到省部级行业内的高度认可,并在行业内大力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陈玉留要求指挥部党员模范先锋队、施工组织攻坚队、防汛处突应急队、青年团员突击队四支先锋队伍在工作中面对困难时必须做到快速反应、及时支援和贴心服务。
  自2016年以来,他带领先锋队员白天处理突发事件、协调村民堵路阻工、指挥安全保通等226余次,深夜急赴项目部驻地及施工现场化解矛盾纠纷73次,最晚一次待矛盾纠纷处理完毕后返回指挥部已是凌晨五点。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沾会、功东高速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两个项目建设快速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陈玉留分管的征迁工作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既要尽可能节省征迁资金,为工程建设等其他方面提供支援,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征迁群众的正当利益。陈玉留结合征地拆迁工作实际,科学地诠释征迁工作中“大家”和“小家”利益的辩证关系。
  为实现“大家”利益,他多次带领征迁协调突击队队员深入每家每户,努力做好征迁户的思想工作,把沾会、功东高速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高速公路建成后既能为国家、省和地方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有利于当地生活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告诉大家,争取征迁户的理解,确保沾会、功东高速公路征迁工作的高效开展。
  为保障“小家”利益,在征迁补偿工作中,他每次都亲自深入施工一线调研,实地勘察情况并听取征迁户、地方政府和征迁办等多方意见,结合国家有关补偿的政策,科学合理的向征迁户解释补偿标准并按规定发放补偿,真正做到切实维护征迁户的合法权益。                                                (张远可)

 

甘做“铺路石”的夫妻档


  16个春夏秋冬,他们人在路上,心在路上,高吴军、余晓花夫妻二人携手在公路养护一线上度过了16年无怨无悔的岁月,只因心中那永恒不变的橘红的坚守。

 

甘做“铺路石”,青春献公路


  来自怒江泸水的余晓花和高吴军在学校相遇,最终相知相恋定居云龙,一起在云龙公路分局石门所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平日里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高三哥”、“花姐”。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携手奋战在云龙公路养护事业上的战友兼同事,夫妻二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从事养护一线工作的十余年里,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地坚守在公路上。
  高吴军,是一名路三代,爷爷奶奶和父亲都是公路战线上的前辈,他身上继承了上一辈养路人踏实苦干的精神。作为站所专职司机的他每天到路上后,没有因为自己是驾驶员就留在车上休息,总是熄了火跳下车撸起袖子就加入养护队伍中。女同志们抬不动时他总是搭上一把手,新工们遇到养护难题他总是热心地为他们解答。他不仅是站所专职司机同时还是生产大忙季节装载机、压路机各类养护机械的驾驶能手,由于云龙分局机械手紧缺,他总是毫无怨言地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在去年的养护生产大忙期间,他被调整到白石所驾驶养护机械,生产中他下了这台机械又上了那台机械,整整一个月都没有归家。


  同为一线养护人的妻子余晓花爱学习、肯吃苦,是养护一线的“铁娘子”,在日常养护工作中,通水沟、疏涵洞、调型撒料样样在行。2016年,由于云龙分局机械手紧缺,积累了丰富养护经验的她开始认真学习压路机驾驶,在丈夫和其他老机械手的带领下,她的技术渐渐熟练,成为了云龙分局第一个女机械手。他们从养路新工经过一步一步的磨练成为如今的养路能手,他们和公路建立了割舍不了的深厚感情。因夫妻二人优异的工作表现,高吴军连续六年被大理公路局评为先进个人,多次被云龙公路分局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妻子余晓花2009年被大理公路局评为优秀女职工和先进生产工作者,并在2011年云龙分局举办的预防性养护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被云龙分局评为“绿色家庭”,2013—2014年度被云南省公路局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携手风雨路,坚守橘红心


  他们夫妻二人不仅是单位上的养护能手,也是生活中的好父母、好儿女。夫妻二人育有一子已上小学,他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同心协力抚养孩子,相濡以沫少有争吵,他们的儿子乖巧懂事。
  由于公路养护行业的特殊性,在养护繁忙时节夫妻二人早出晚归,一日三餐都在路上,无法照顾儿子,双方父母又远在外县,他们的儿子7岁时便能自己用电磁炉热饭菜,自己洗袜子、洗衣服,他们下班归来时儿子已经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去钢琴老师那练完了钢琴,有时候还为晚归的父母煮好饭。
  只要假期有时间,他们便带上儿子去探望老人,每次都大包小包的带回家,回到家围坐在一起,路三代的一家人话题总离不开发生在公路上的故事。夫妻二人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如今公路交通蓬勃发展,原来的碎石路变成了现在的沥青路,公路变了,不变的是他们对公路的热爱和坚守,他们的爱在公路上一直延续。

 

热心助人的好夫妻


  夫妻二人都是党员,平日里爱读书看新闻,看到哪里发生了地震险情,他们总是积极参与捐款。平日里他们二人性格开朗活泼,团结同事与周围邻居,是同事眼中的好搭档,邻居眼中的好亲朋,无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们总要帮上一把。
  远在巍山的小胡因家中突发急事搭不到班车时,是他们二话不说把她送回家;安管员李坤泉上路崴到脚无法行走时,是他们热心地给她找药泡脚。夫妻二人热情好客,周末,远在外地的小年轻们有时不回家,食堂不做饭,他们夫妻总是把大家叫到家中给他们做好吃的,单位的一伙小年轻都喜欢叫余晓花“花嬢嬢”,没事总往他们家跑,他们总说:“在花嬢嬢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离家远的我们也不那么想家了”。 (胡丽琴)

 

公路勘察设计专家李忠海


  在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只要提起“李忠海”,很多人都会翘起大拇指点头称赞,三十年如一日,李忠海一直坚持在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在技术上开拓进取,大胆创新,解决了公路勘察设计中若干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1985年7月,李忠海毕业于永胜县第一中学,他深知家乡的贫穷落后,深知修建公路对家乡致富的重要意义,毅然报考了云南省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专业。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他就抱着回家有路走的“远大理想”。1987年7月,李忠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工作,主要从事路线及总体设计工作,从此与高山、深沟、陡崖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忠海先后参与、独立主持3493公里/48项(段)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主持过云南大保、昆玉、玉元、嵩待、水麻、昆石、昆安、安楚、思小、武昆、龙瑞、大丽、香丽等1560公里/20项(段)高速公路和534公里/8项(段)一、二级公路勘察设计和6项科研工作。
  走在这条路上30年来,他不知翻了多少山,越了多少岭,开辟了多少路。自1998年云南掀起公路建设高潮以来,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伴随着云南交通的快速发展给李忠海烙下了太多深刻的片段:比如大保高速公路这一条滇西经济大动脉的勘察设计。当时路三处负责设计大理~永平段1-5合同段,其中的西洱河河谷地段,既是大理州的“工业走廊”,又是经下关到怒江、保山、德宏地州的唯一通道。两岸悬崖绝壁,山坡陡峻艰险,测设中每一颗桩,都是用四根保险绳捆在队员的腰上放下去才能钉稳、标清……那种险境,谁见谁怕,就连在测设工地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职工都说:“干了这么多年,今天腿才会发抖!”出外业那段时间,天公不作美,似乎有意磨练测设队员的意志。测设队员们从一进入工地起,就是暴雨接大雨,大雨连小雨,整整几个月都是阴雨连绵,给外业测量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时任路三处主任工程师的李忠海,面对这样的状况,每每都是身先士卒。白天与队员们一道起早摸黑、爬坡过箐,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将白天各组采集的数据及时汇总,不落设计进度,不延外业工期。
  在国道213线玉溪~元江高速公路建设中,李忠海主持完成了云南省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针对该工程特殊的地形地貌所决定的这条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桥隧相连、深挖高填、坡陡弯多、环保难度大等特点,他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了我省公路设计史上多个第一:设计了云南省第一座连拱隧道、第一段分台式路基、第一段爬坡车道、全国首座上承式劲性骨架拱桥及高填石路堤的应用等,路线走廊缩短里程31公里,成本节约、时间节约、事故减少等效益达到11亿元/年。该项目获1999~2002年云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获200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2003年,国道主干线水富~麻柳湾高速公路开始测设,该项目地处高山峡谷,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为做到结构上安全,经济上合理,李忠海和同事们一起反反复复地在山沟里穿梭,不辞辛苦地寻找最佳路线方案,在最困难的展线峡谷中选定出了“螺旋形”竖向升坡的特殊展线方案,有效避开岩堆、悬崖、危岩等不良地质,倡导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布设的新理念、新思路,合理利用了地形,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及运营安全与畅通,还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节省投资1.14亿元,得到了行业专家的好评,该项目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经典工程”,为云南乃至全国修建山区高速公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4年12月,云南省总工会授牌“李忠海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加激发了他的创新思路。他与团队共同在昭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通过“平面分离、纵面分台、编辫子”的展现思路,达到了100%利用既有工程,成为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典范;构思的香丽高速金沙江特大桥采用独塔悬索桥及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项目将成为全国首例。                                     (张俊清《云南省交通运输队厅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