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精准摸底 对症下药 多点发力———师宗县精准扶贫综述

2017-07-06 09:52:17   来源: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


种植食用菌,群众有增收。

  “你认为你们村,现在除了已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外,还有谁家贫困?”当下,走进师宗县的各村各寨,随处可见驻村扶贫工作队忙碌的身影。他们在进一步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又进行一次精准摸底,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以最大限度减少漏评、错评率。

  精准摸底

  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

  今年以来,师宗县紧扣“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牢牢扭住精准识别的“牛鼻子”,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向脱贫摘帽冲刺,力争不折不扣兑现如期脱贫摘帽的“军令状”。

  6月14日,对于家住大同街道牛宿村委会雾南岗村的海玲青等4个彝族孩子来说是一个无比幸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终于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进学校读书。

  在新一轮精准识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发现牛宿村委会雾南岗、中牛宿2个村的4个彝族孩子因多种原因,一直是没有户口的“黑人”,虽已过入学年龄,却因没有户口无法入学。了解这一情况后,大同街道和派出所及时核查,迅速为4个孩子补录了户口,联村工作队为4个孩子买了崭新的被褥、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具,把他们送进牛宿完小读书。

  该县坚持扶贫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要求,抓精准识别,确保“三率一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组织县乡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2000余人,进村入户全面开展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并严格把握程序和方法。坚持“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两公开一公示”的标准,全力确保漏评率不超过1%、错评率不超过2%、错退率不超过3%、贫困发生率不超过3%,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五查五看,即查收入,看家庭经济来源结构稳定性,把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补贴性收入搞清楚。查住房,看住房安全稳定性,把住房的面积、结构、安全情况搞清楚。查财产,看贫富程度,把农户经营设施、经营实体、外购房产搞清楚。查家庭成员结构,看能力和负担,把劳动力从业状况、赡养人口、读书人口搞清楚。查生产生活条件,看基本生产生活状况,把地力耕畜情况、种植结构、主要日常生活资料搞清楚。三评四定,即以村小组为单元,组织党员评议、村民大会评议、民主评议,村民代表会议定、村委会初定、乡(镇、街道)审定,县级确定。两公示一公告,即村民小组“三定”结果在村内至少公示5天,村委会初定结果至少公示5天,县确定后在全县范围内公告。


  对症下药

  开好产业扶贫“良方”

  在彩云镇石洞村委会羊格村清澈的石洞河两岸上千亩有机蔬菜郁郁葱葱,冷库厂房院内数辆大型蔬菜冷藏车正整装待发,供应深圳市场。彩云镇石洞村委会在脱贫攻坚工程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进深圳宏泰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洞村委会羊格村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有机蔬菜。并按照“支部找出路,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思路,组建了羊格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党总支为每户贫困户申请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并由宏泰兴公司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贮藏、销售等服务,解决贫困户种植技术、销售等难题。预计每年户均可增收6000元,保障贫困户能稳定脱贫并逐步走上致富路。

  该县针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的“通病”主要是缺致富办法,缺致富产业,无致富“造血”功能等。如不培育致富产业,难免出现贫困户房屋建好后住上小洋房,却过着“喝酸汤”的尴尬日子。于是因村施策、因人施策,抓实产业培育,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在五龙、高良低热河谷槽区做大做强热区水果、薏仁、优质软米、冬早洋芋等产业,在中上部区域重点发展特色果蔬、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等产业。目前,贫困地区发展薏仁8.5万亩、柑橘1.4万亩、蔬菜基地1.3万亩,14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养猪,500余户养羊,600余户养牛。同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带动作用。目前,大勋农业、宏泰兴农业等11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11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500余人务工。

  在挂钩帮扶工作中,该县工信局充分发挥其与各企业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企业和贫困群众之间搭建用工就业平台,既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劳动就业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据悉,该县工信局通过举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推介会,43户企业,可为贫困户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下步人社部门将结合用工单位的用工要求,对贫困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为用工企业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多点发力

  筑牢脱贫攻坚基石

  从高良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毕业的罗文清与该校合作从广西巴马引进香猪养殖,两年多时间存栏达160余头,年出栏达50余头,年收入6万余元,并带动群众10余户养殖香猪,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罗文清是师宗教育扶贫的一个典范。该县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思路,综合施策,多条腿走路,多点发力,全面夯实脱贫攻坚基石。对学前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孩子,每人每年补助300元,义务教育段学生,寄宿制小学每生每年寄宿生活补助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对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学生实行100%职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其就业。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每年每生补助1500元。

  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居民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并争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让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设立生态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增加其生态建设管护收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每人森林管护工资性年收入达8000元。全县588名贫困群众转为护林员,既成了守护生态的中坚力量,又从保护生态中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