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2016年曲靖市企业创新调查情况分析

2017-08-03 15:41:29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企业创新调查从2016年起,由原来两年一次的专项调查改为年度调查(上次调查为2014年),实行《企业创新活动统计报表制度》。曲靖市按照国家和省级要求,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二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及相关情况实施了全面调查。分为创新基本情况表和企业家问卷。
  一、全市企业创新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全市1121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了企业创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2016年度有创新活动的企业446家,占全部企业比重39.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3个百分点。其中,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419家,占全部企业数的37.38%,比2014年提高5.31个百分点。有153家企业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占全部企业数的13.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5个百分点。
  (一)企业技术创新稳步增长。全市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数有321个,占全部企业比重28.64%,比2014年提高9.65个百分点。
  (二)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是企业的主要选择。全部调查企业中,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28.64%,开展组织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占33.9%,高于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5.26个百分点。从调查结果看,非技术创新层面的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是企业的主要选择,所占比重高于技术创新层面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三)创新合作重视程度有所提升。2016年,全市调查企业中,有232家开展了创新合作,占全部企业比重为20.7%,比2014年增长了6.73个百分点。其中:与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有50家,与研究机构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有54家,占全部企业比重分别为4.46%、4.82%,分别比2014年增长0.88、1.91个百分点。
  (四)企业家对创新的认识有所提高
  1.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家占企业家总数的33.69%,比2014年提高了7.99个百分点。
  2.设定了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有630个,占全部企业的56.19%,比2014年提高了8.82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家没有意识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危机感,虽然也表示采取技术战略促进企业发展,但是最主要的战略是保持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状况,这在企业创新发展中是非常不利的,这种观念不改变,企业就无法精益求精,迅速发展。
  (二)企业创新合作不足。全市企业创新活动更多是通过自身的独立研发获取新技术、创造新产品,与外部合作较少。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232家,仅占全部企业的20.7%,比重较小,这表明曲靖市创新主要依靠本企业独立研发,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发资源,许多科研成果无法及时应用到企业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
  (三)创新人才匮乏是阻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创新人才培养速度和培养质量与企业的需求有脱节,企业亟需的创新人才资源和要素较为匮乏,企业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方面还有欠缺。
  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企业创新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及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产品市场的细分,要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综合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就需要不断的投入创新,制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来。
  (二)科学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一是向教育要创新人才和团队。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注重工作中的培训,要把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作为培训的目标,培养更多适合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激情的人才和团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创新。二是着力引进和使用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政策措施,引进和使用海内外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型紧缺型人才,特别是对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的领军人物要开辟“绿色通道”。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增加工资或奖金鼓励、岗位调整或升职奖励、培训或深造奖励等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联合、深度合作,形成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采取倾斜和扶持措施,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扶持一批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找准创新的切入点,抓住创新的关键点,把握创新的落脚点,全力打造一批站得住脚、有重要影响力的产品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