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师宗县:致富路上不掉队

2017-10-26 15:58:02   来源:   
  【师宗县有3个民族乡,46个民族村委会,179个纯少数民族村民小组,少数民族人口7.9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58%,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居全市首位。针对这一现状,师宗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改善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力确保各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县人民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让一名少数民族群众在脱贫路上“落伍掉队”。】

  易地搬迁挪“穷窝”

  师宗县龙庆彝族壮族乡团坡乐彝族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四坡一箐”之一,群众长期生活在偏远、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水不通、路不便、上学就医难。

  在脱贫攻坚工程中,龙庆乡按照就近、顺路、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对该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4户随迁户实施易地搬迁。如今走进团坡乐易地搬迁点——新发村,漂亮整洁的“小洋房”矗立在县道大龙(大同街道至龙庆乡)公路旁,出门即是柏油路,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乡政府所在地龙庆,1小时内可到达县城。

  为让彝族群众记住“乡愁”,留住乡土文化,新房建好后还在每家每户的墙壁上绘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让他们既融入现代生活又有“回家”之感。而房顶上则是“高大上”的光伏发电设施。

  龙庆乡为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并彻底改变彝族群众一些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每家每户房顶上建起光伏发电设施,每年能为每户带来3000余元的收入。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建厂,带动群众发展工业辣椒,引导群众走产业致富路。

   “我家7口人,不出一分钱政府帮我们盖好房子,还带着我们发展产业,安居了,有致富门路了,我们对脱贫很有信心。”搬迁新居的彝族群众何黄明高兴地说。   

  产业扶贫断“穷根”

  近年来,该县整合资金31051万元,实施龙庆贫困民族乡及6个贫困民族村委会、8个贫困民族自然村整乡、整村推进项目建设,7000余群众脱贫。少数民族村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率、电视覆盖率达100%,解决了80%以上的村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投入民族地区教育经费2.5亿余元,实施校安工程64项,排除少数民族地区校舍危房3.4万余平方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结合三个少数民族乡的区位优势,着力发展林业经济及生姜、薏仁、优质稻、冬早洋芋等特色产业。以打造100万亩速生商品林、100万亩生态公益林为目标的林业项目建设,正为高良、五龙、龙庆3个少数民族乡带来巨大的红利,林业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同时,在3个少数民族乡发展薏仁8万余亩,热区水果2万余亩,优质稻6万余亩。瀚森农业万亩柑橘基地落户五龙,“柠檬谷”在龙庆快马加鞭建设,成为引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标杆。

  针对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底蕴丰厚的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少数民族文化,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彝族妇女赵美慧致力于民族手工艺品的传承和保护,已发展成为集民族服饰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刺绣企业,带动了200余名绣娘致富。产品除大量销往省内县市外,还远销湖南、浙江及深圳等地,并通过电商销往台湾及国外,很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在今年9月举办的2017年中国“首届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暨“2017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赵美慧的彝族服饰及手工艺品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目前,全县培育家庭式农家乐18家,民族工艺品加工店8家,民族服饰加工企业6家,土特产品开发企业5家。高良薏仁、黑尔糯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高良、五龙牛干巴、龙庆火腿、花米饭、壮锦等特色农产品正以强大的生命力带着各少数民族群众奔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