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曲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巡礼

2017-12-01 09:33:58   来源:   
砥砺奋进的五年
曲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巡礼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三大定位之一,是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曲靖少数民族众多、五大宗教俱全。彝、回、苗、壮、布依、水、瑶7个世居少数民族和44个其他少数民族共52.1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98%,主要聚居8个民族乡、161个民族村委会、1479个民族自然村;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信教群众35万人,是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散居地区。
       2013年启动示范区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市领导坚持深入民族乡村调研指导民族工作,慰问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听取民宗部门的汇报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立足散居民族地区实际,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市直32个部门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和脱贫项目为抓手,与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并列入月度“狠抓落实年”督查事项;由市示范办与各县(市、区)、经开区签订年度《示范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民族宗教专项资金使用廉洁承诺书》,锁定示范任务、层层压实职责,保障资源整合、规范项目实施,组织群众参与、强化典型引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专项视察,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示范创建工程  开启跨越发展引擎
       五年来,民宗系统主动作为,共争取省级民族专项资金7750万元、市级配套1840万元和同步创建2140万元,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整合4亿元,分别创建了省级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25个、示范社区8个、民族特色乡镇2个、特色村18个,市级示范村24个,县级示范村1个、示范社区1个,并在各示范点安排20万元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创建示范户528户。
       旧屋基彝族乡紧扣“生态家园·美丽彝乡”目标,打好“民族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旅游、脱贫攻坚、党建引领”五张牌;培养致富带头人,动员群众全面实施“一带一点”特色民居保护、村寨道路硬化、活动场所亮化、农家庭院净化与人畜饮水工程,创建省级民族特色乡镇、大补懂省级示范村、小寨市级示范村和那色家园、白石岩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围绕彝、苗、布依风情和野猴谷、那色峰海等自然景观,调整“以旅兴乡”产业结构,打造“摄影绘画的走廊,康体健身的天堂”。2016年全乡生产总值3.34亿元,年均增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5万元,年均增18%,并化解历史债务22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23元,年均增12%。2017年又与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等乡镇一道开展了“企业找市场,合作社建基地,贫困户入股份”的云岭蜂业中蜂养殖项目,由贫困户免费领取5箱、客户每3000元认养1箱就可每年收割12公斤以上“那色土蜜”的“一窝蜂行动”,更将成为“甜蜜你我他”的脱贫大产业。
       古敢水族乡通过美化水寨风貌,改造生态旅游道路,建设人饮安全工程、水族文化展示中心和吞口雕刻技艺传习所,编印山歌、文化读本,制作水语歌碟,培育蔬菜、铁皮石斛等特色种植和“寄母分儿、滚动发展、逐年壮大”养殖模式,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3元,比2011年创建基数4608元增长122%,实现了倍增目标。
       马龙重点规划彝、回、苗世居少数民族的咨卡村、小蜜得村、永发村等省级示范村(民族特色村)与赵家庄市级示范村、林场苗寨县级示范村和大凹子苗寨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省级非遗“火草褂”等民族文化陈列传承四合院、彝家乐广场和集贸市场建设,整治河道、种植荷花,充分展示了咨卡彝村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村庄小巷、古老民居、民族风情;把过去贫穷落后、治安混乱、周边村民怨声载道的烂泥坪(原村名),打造成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率先小康、富裕幸福的新永发。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创建工程至今已全部覆盖7个世居少数民族、8个民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乡镇、村寨、社区,形成并巩固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省示范办先后评议五龙壮族乡、古敢水族乡、旧屋基彝族乡和麒麟大罗白村、马龙小挪地村、宣威牛皮洞村6个示范点为各年度优秀示范项目;市示范办对2013-2015年第一轮创建工程的龙庆彝族壮族乡等3个优秀示范乡、罗平大补懂村等5个优秀示范村、麒麟幸福社区等2个优秀示范社区、陆良新民村等6个优秀特色村给予了通报表彰。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为落实《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市示范办针对3个贫困民族乡、58个贫困民族村委会、394个贫困民族自然村的实际,制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结合示范项目因族因乡制宜、因村因户施策,统筹扶贫资金2.32亿元、整合6.59亿元,实施2个贫困民族乡、19个贫困民族村委会“整乡整村推进”和111个贫困民族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在民族乡村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移民后期扶持、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把7个民族乡纳入省级民族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库、1个民族乡纳入省级特色旅游小镇、120个民族村纳入美丽宜居乡村、4个民族村纳入民族民风民俗民居民艺特色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陆良小新村充分发挥“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记住乡愁”的生态优势,以省级民族特色村创建资金100万元为杠杆,撬动部门项目和农户自筹4340万元,合力推进民房改造与环境净化美化工程,使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昔日脏乱破败、结核病高发的闭塞山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与下古都依村、石字坡村、三家村等彝族聚居区连片打造,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村口“唢呐震天”的彝族特色文化标志碑,正寓意龙海山吹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小康新生活的号角。
       罗平乐峰村群众信仰天主教,有始建于1890年的天主教堂。在省级示范村创建中,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和林下天麻等特色经济,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26元,脱贫出列的彝族同胞由衷喊出“彝心彝意跟党走,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响亮口号。
       曲靖经开区积极实施特色民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高床养羊、莲藕种植、技能培训、文化传承等市级示范村系列工程,使区内贫困户全部脱贫,更使穷困潦倒的罗小村苗寨跨越成为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风格体验的曲靖“后花园”。2017年10月,市委、市政府在村里举办脱贫攻坚“自强、诚信、感恩”实践活动主题歌会,来自各县(市、区)的各族群众唱响“初心点燃百家梦,兜底一花奔小康”,优秀“挂包帮”驻村工作队员讲述“我的扶贫故事”,罗小村苗族同胞发自内心地深情表演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醉美苗乡》。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通过示范创建和脱贫攻坚,至2016年,8个民族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已达27.4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6元,分别比2011年示范区建设基数增1.4倍、1倍和1.5倍,实现了倍增目标;民族地区100%有了卫生院(所、室),100%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合作医疗,100%通电,99%通电话,98%通广播电视,95%通路,90%有文化活动室(小广场),70%有安全饮用水,65%通宽带网络,60%有简便农家超市;龙庆彝族壮族乡1个贫困民族乡、22个贫困民族村、189个贫困自然村和3万贫困人口先后脱贫出列。
增进交往交流交融  唱响珠源盛世和谐
       “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曲靖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窗口行业,通过“爱在珠江源”志愿者协会和各示范点、服务窗口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册》,广泛宣传民族团结、爱心扶贫、禁毒防艾、尊老敬老、助医助残,向边远山区民族中小学捐赠学习生活用品和体育设施,并“一对一”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各县(市、区)、经开区和民宗系统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节庆和群众性文体赛事,积极开展 “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思想的民族团结月(周、日)宣传活动;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创建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102所,采取特殊措施在曲靖市民中、马龙区一中开办民族初中班,2017年中考,市民中首届民族班毕业56人,普高上线率93%,其中升入曲一中12人,升学率21.4%,民族教育教学成绩令人瞩目。同时,认真落实中考、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在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时给予少数民族笔试加分照顾,不断拓宽少数民族人才来源渠道;把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干部教育和普法宣传,把民族干部培养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重点班次,连年在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曲靖民族干部能力提升班,有计划选派优秀民族干部到省直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干部队伍质量。
       在城市民族工作中,召开城市民族工作会议,落实《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曲靖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建成中心城区公益性回族公墓;对云南万兴隆集团等516户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颁发许可证,对曲塑集团等6户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协调流动资金贷款、技改贷款贴息1849万元,并争取师宗龙布瑞公司等5户纳入全省民贸民品“十强百企”考核;建立健全城市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统计分析系统、“三级”同步监测监管、“四级”联动维稳体系和云贵川三省毗邻地区分析研判形势、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协作机制;创建了设施打造“建家”、营造氛围“像家”、为民服务“到家”的麒麟康桥、幸福、宣威宛水、罗平西关和陆良同乐等一批省级、县级示范社区。
       在民族文化工作中,鼓励各类民族学会、文化团体研究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普查民族语言文字、服饰工艺、音乐舞蹈、传承人等传统文化基本情况657项,重点实施抢救保护和精品工程57项,编辑《彝族古籍文献目录提要》《我们的节日》等书籍和影像档案;支持“和谐杯”少数民族门球赛,组团参加省民运会、锦标赛和民族文艺汇演、七彩云南民族赛装节,并成功举办全市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五届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充分彰显了“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硕果,共聚民族团结之力、共建和谐文明曲靖”的示范区建设成果。
       在宗教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坚持春节走访慰问宗教教职人员,市民宗委和宗教团体重管理、强引导,在各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月、“五教同行”慈善周、佛教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专项整治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借教敛财等活动,共创建2个国家级、18个省级、48个市级“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五年来,曲靖持续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大好局面。
       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市民宗委、新街回族乡和来自五龙壮乡、古敢水乡的2名个人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称号。2015年,在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表彰了曲靖5个集体、6名个人;在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表彰了60个集体和40名个人。2016年,国家民委命名马龙永发村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宣威花树脚村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命名沾益保家乡清真寺为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在全省示范区建设责任制考评中,曲靖市获一等奖。2017年初,国家民委命名宣威花树脚村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为兑现“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曲靖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制定《曲靖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全力实施示范区建设,助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与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和谐、守望相助、砥砺前行、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