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曲靖市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06 11:20:41   索引号:   文号:   来源:   
关于曲靖市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市财政局局长  陆应权
 
2005年2月25日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曲靖市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拓展增收渠道,多方聚集财力,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财政改革与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财政收入总额和增收额度创撤地设市以来最好水平,财政支出保障了正常运转和重、热、难点支出需要,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任务。
 
       2004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是: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6549万元,比上年增收31495万元,增长15.4%;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69112万元,比上年增支56752万元,增长13.8%。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6549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215208万元,上年结余1288万元,调入资金42459万元,收入总计495504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6911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1686万元,支出总计 500798万元;收支相抵,滚存赤字5294万元(主要是陆良县当年新增赤字3481万元)。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153万元,比上年增收4782万元,增长42.1%;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857万元,比上年增支9339万元,增长109.6%;争取上级补助收入9623万元,上年结余4990万元,调出资金428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8621万元。
 
       2004年市级(含曲靖开发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6635万元,比上年增收4531万元,增长7.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2527万元,比上年增支4947万元,增长6.4%。
 
       市级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6663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5208万元,上年结余1652万元,调入资金8153万元,下级上解收入26380万元,收入总计31802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8252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1686万元,补助下级支出203643万元,支出总计317856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72万元。
 
       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680万元, 增长56.9%;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069万元,增长117.5%;上级补助收入3587万元,上年结余931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9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936万元。
 
以上均为初步决算数,我们将在省财政厅审核批复我市财政总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变化情况。
 
过去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增收,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收入增长目标激励机制,实行收入上台阶奖励办法、财源建设目标全程总量考核分年度兑现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把收入目标层层落实到征收单位,调动各级加强征管、组织收入、培植后续财源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收入任务落到实处。严格依法治税, 加大税收稽查力度,规范以福利企业为重点的“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退税行为,实行重点税源、纳税大户监控制度。建立集产值、销售、税利三位一体的重点企业目标责任制,加大对曲靖烟厂和会泽烟厂合并重组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对财政的贡献。推进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水资源费、磷矿石资源税等增收政策的落实,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规范国有土地收益管理,挖掘增收潜力,拓展增收空间。全年辖区内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净增700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净增31000万元,呈现了增量大、增幅高、质量好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 聚集财力,支持经济建设实现新发展。实行争取项目资金奖励制度,争取上级专款162308万元,其中争取国债资金19911万元,提高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一是采取以奖代补、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经济建设,确保了天宣一级公路、324国道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促进和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二是安排支农支出50347万元,重点支持了“双六”工程和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设,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57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5450万元,稳定了粮食生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麒麟、宣威两区(市)申报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县。三是安排工业化发展资金9785万元,整合资金,加大对煤化工、能源、冶金、机械、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企业改革改制、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千方百计筹集电煤资金,着力缓解电煤供应瓶颈,促进了“以煤保电”目标的实现。四是支持7个县(市、区)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扶持县,牵头完成了7个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评审、上报和重点项目的筛选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51个县域经济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三)保障重点,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突出社会公共需要,加大对各县(市、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争取上级各种转移支付补助157308万元,保障了全市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筹集安排资金50562万元,保证了“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支出需要; 筹集特困户救助资金1947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安排3558万元,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多方筹集安排资金47581万元,保证了“八件实事”和解决部分重、热、难点问题的资金需要。全市教育支出122125万元,巩固提高了“两基”教育成果,重点完成了12.66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排危,改扩建12所高中;文化支出15981万元,支持了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长廊建设,促进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支出31178万元,新建 19个村卫生所,改造20个乡镇卫生院,支持了重点医院、疾控中心建设,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继续保持对科技、计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安排政法支出 28807万元,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 务实创新, 财政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全市第一步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取消 “三提五统”、屠宰税,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摊派,开展涉农收费清理整顿,落实农业税降低一个百分点和取消除烤烟外的农业特产税政策,全市农民人均减负33元,减负率达63.2%,宣威、会泽等6个县(市)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受到了省的表彰和奖励。部门预算改革有新进展,实行新的预算编制办法,建立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库,细化了预算项目,强化了项目论证,市级和麒麟区、会泽县全部推行了部门预算编制。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国库集中收付的运作规程和操作办法,38个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试点,市本级和部分县对编内车辆保险费和书报费等实行了财政直接支付,全市纳入工资统发的人数达12万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全部实现了工资统发。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规范了政府采购程序,完成了采管机构的分设,全年采购金额28931万元,节约资金2894万元,综合节约率达9.1%。出台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 顺利启动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实现了“收支脱钩”,30个部门的1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项目纳入预算管理,推进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向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进程。
 
       (五) 监管并重, 依法理财水平实现新提高。严格预算执行,从严控制公务用车购置和出国考察经费,实行经费定员定额管理和办公、会议、公务用车经费总额包干办法,支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清理了7个驻外办事机构撤销后的财务资产,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补助资金、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和国开行贷款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按项目、按计划、按进度、按用途拨付资金,实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问效。坚持先评审后预决算和拨款的原则,加强财政项目资金预算评审和决算审查,全年评审5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节约资金960万元。对500余户票据使用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和银行账户的登记管理。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执法检查,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对乡镇站所的财务进行了清理整顿。深化会计管理制度改革,试行市直单位系统内会计集中核算,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04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乡财政十分困难;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依赖程度深,财政压力大;公共财政体系不够完善,部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积极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聚财力、调结构、强监管, 着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保障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按照上述思路,2005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初步安排如下:
 
(一)全市地方财政收支安排
 
       2005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60000万元,比2004年快报数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44000万元,比2004年预算数增长8%。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 260000万元,上级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156645万元,上年滚存赤字5294万元,调入资金63649万元,收入总计4750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44000万元,上解中央、省支出31000万元,支出总计475000万元;收支相抵平衡。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安排及平衡情况是: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3752万元,上年结余8621万元,收入总计32373万元;基金支出安排19385万元,调出资金2083万元,支出总计   2146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0905万元。
 
(二)市级财政收支安排
 
       2005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0339万元,同比增长5.6%。其中:曲靖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4767万元(含不可比因素)。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6500万元,同比增长7.1%。其中:曲靖开发区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500万元。
 
       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70339万元,上级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3929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228万元,上年结余172万元,调入资金10072万元,收入总计12310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86500万元,上解中央、省支出1692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9678万元,支出总计123101万元;收支相抵平衡。
 
       市级地方基金预算及平衡情况是: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   14353万元(含曲靖开发区818万元),上年结余2936万元,基金收入总计1728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224万元(含曲靖开发区1079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065万元。
 
       2005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按10%安排,既充分考虑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财政收入体系不断完善等有利条件,又充分考虑了国家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全市农业税减免等诸多因素,是较为积极和稳妥的。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增幅按8%安排,遵循了“量入为出,保吃饭、保稳定”的原则,着眼于尽最大努力满足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需要,注重向农业、教育、卫生、社保、扶贫等方面倾斜,体现了有保有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共财政思想。但由于需求矛盾突出,仍有预算安排不足的情况,我们将通过努力增收节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争取上级支持,逐步加以解决。
 
    三、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200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市人大的各项决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增收措施,优化支出结构,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突出服务农村和基层,致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努力完成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努力实现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一是认真落实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加强财税运行情况分析研究,加大对重点行业、新兴行业税源监管,建立健全大小税收一起抓的管控机制。二是强化税收征管,认真清理核实“三线”、福利、劳教、化肥等企业退税政策执行情况,规范税收减、免、退程序,杜绝越权减免行为和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堵塞“跑、冒、滴、漏”。三是深入调查研究,争取政策支持,调整完善部分行业分配政策,挖掘增收潜力,促进经济优势向财政优势转化;探索市与县(市、区)财政良性互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和重点项目责、权、利相统一的分配体制。四是落实增收政策,抓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水资源费收取、磷矿石资源税征收、烟草企业教育费附加全额征收等政策的落实,将各项增收政策转变为现实的财政收入。五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推进以麒麟、富源为重点的非税收入改革试点, 探索国有探矿权、采矿权、公共设施广告权、城市基础设施开发使用权等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的途径及办法,整合“征、管、查”职能,切实把体现政府职能和依靠国有资源(资产)取得的各项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管理范畴,增加国有资源和公共资产对财政的贡献,提高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体系,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大经济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一是加快投融资公司、资本运营公司、企业担保公司的改革步伐,整合人才、资本要素,构建新型 投融资平台;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城市信用社尽快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发挥信用社融通资金、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二是下决心清理存量资产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盘活政府性投资、参股、入股的项目资金,建立投入­——退出­­——再投入­——再退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资金和资产管理向资本化管理转变,盘活存量“蛋糕”。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投资、财政贴息等资金的导向作用,千方百计融通资金,稳妥借用“蛋糕”,积极支持煤炭、化工、冶金、交通、生态环保等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四是积极支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整合,扶持有利于节约能源、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的项目发展, 支持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五是支持优势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步伐,落实“债转股”“债改投”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社会公共保障能力。重点保障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的资金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足额落实“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所需资金;加大对特困户救助、特困生救助、特困医疗救助的支持力度,保证社会救灾和抚恤支出需要。巩固发展“两基”教育,重点支持农村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努力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三免费”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资金需要。重视科技投入,支持科技推广和技术创新。支持电视传媒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基层群众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大艾滋病防治投入力度,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执行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支持计划生育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和再就业工程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
 
       (四)加大“三农”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落实 “多予、少取、放活”的扶持政策,探索和建立农民享有公平税负、公共服务、公共保障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研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财税措施和办法, 落实取消农业税和除烤烟以外的农特税政策,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支持以“双六”工程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探索小型水利以水养水的途径和办法,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扶贫投入力度, 支持“扶贫整村推进”工程、茅草房和杈杈房改造、异地搬迁、人畜饮水、安居温饱等扶贫项目建设。四是认真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贴,确保各项补贴及时足额落实到户,做到惠农政策不变, 惠农投入不减,惠农收入不降。
 
       (五)加大争取扶持力度,着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紧紧抓住中央和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有利时机, 积极探索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一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六大支柱产业和五大基地建设,加大对县域经济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壮大县域经济和地方财政实力,从根本上寻求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出路。二是认真落实省对增加税收收入、精简机构人员、缩小财力差异给予奖励和在以前年度中有效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给予补助的“三奖一补”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对我市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市的转移支付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蛋糕”,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基本支出缺口。三是按照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 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市、县(市、区)两级事权和财权,逐步理顺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的支出事项,科学合理地分配好财政“蛋糕”,努力缩小纵向财力差异,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和压力。四是支持乡镇机构改革,探索乡镇站所职能转化、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事业单位改革新路子,努力扼制刚性支出过快增长的势头。
 
        (六)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在继续抓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和完善单位基础数据库,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和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二是稳步推进第二步农村税费改革,抓好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和免征农业税政策的贯彻落实,研究应对烤烟农业特产税并入工商税收的改革,做好有负税能力的部分农产品恢复征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延伸到农业的政策调研,加强涉农收费监管。三是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票据统管、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的管理办法,保障乡村机构正常运转。四是实施住房补贴改革,支持建立包括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补贴制度、住房消费基金在内的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实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分年发放政策,将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五是抓好市级行政事业单位 “系统内实行会计集中统一核算”的试点工作,推进乡镇以“零户统管”、县(市、区)以“会计核算中心”为重点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完善。
 
      (七)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建立大额预算资金使用报告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议、接待管理制度,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建立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行下达资金指标和下达效益考核指标相结合的“双下”管理。严格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加强财政投资项目预(决)算审查, 实行零星项目评审预算、在建项目评审拨款、大型建设项目评审招标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专项资金检查力度, 建立监察、审计、财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共同监管的监督体系,实行重大预算支出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效益,高效用好财政“蛋糕”。高度重视均衡支出问题,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有效压缩年底支出规模。加快政府性投资项目代建中心组建步伐,加强政府性资产和投资项目的管理,控制政府性债务,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各位代表, 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大量投入而逐步收获的关键时期,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决议,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