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06 11:48:42   索引号:   文号:   来源:   
曲靖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2月21日在曲靖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
 
 
 
曲靖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曲靖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重民生、促消费,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任务,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83066万元,同比增收158740万元,增长21.9%;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221943万元,同比增支406024万元,增长22.4%。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入400507万元,同比增收132687万元,增长49.5%;基金预算支出422588万元,同比增支132208万元,增长45.5%。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83066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1425300万元(返还性收入98418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57919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747687万元),上年结余41042万元,调入资金3327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0718万元,收入总计2393405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22194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60410万元,支出总计238235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1052万元。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全市基金收入400507万元,上级基金补助收入49573万元,上年结余41676万元,基金收入总计491756万元;基金支出422588万元,调出资金3255万元,上解支出450万元,基金支出总计42629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5463万元(主要是省补助基金项目未批复结转下年支出)。
 
       市级(含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0103万元,同比增收43448万元,增长20.1%;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49997万元,同比增支51463万元,增长17.2%。市级地方基金预算收入122359万元,同比下降25.4%。市级地方基金预算支出110450万元, 同比下降27.5%。
 
       市级(含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010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25300万元, 上年结余38775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17505万元,债券转贷收入4806万元,收入总计1846489万元;市级一般预算支出34999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6041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329538万元,支出总计1839945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544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5800万元)。
 
       市级(含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基金收入122359万元,上级基金补助收入49573万元,上年结余18240万元,基金收入总计190172万元;基金支出110450万元,补助下级基金支出43247万元,上解支出450万元,基金支出总计154147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6025万元(主要是省补助基金项目未批复结转下年支出)。
 
以上均为初步结算数,待省财政厅审核批复我市财政结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2011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财政工作重点,着力突出增收举措的深入研究,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保障重点支出的及时落实,着力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财政收支实现了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立足财源培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2011年,面对国际金融形势动荡、货币政策从紧、投融资平台清理等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支出需求快速增长、结构性减税、旱灾严重等困难,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千方百计深挖增收潜力,强化目标责任,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培植财源,不断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完成309亿元,增长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达到88.3亿元,增长21.9%,有力提高了全市财政的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增收机制。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市)区财税工作联系制,实行财、税、库及其他经济部门联动制,实施部门信息共享,及时把握收入动态。健全税收征管机制,实行分季考核,分月落实,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加大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力度,完善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紧紧围绕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铁路、公路、城建、水利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及重要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实施“创办中小企业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安排2341万元专项补助科技创新,安排9703万元支持386户企业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准确把握国家、省财税政策调整,积极争取切合曲靖实际的体制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适时健全完善市对下财政管理体制,专项转移支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大幅增长。2011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42.5亿元,比上年增加28.9亿元,增长25.49%。
 
(二)着力统筹协调,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协调的安排原则,突出向社会保障和就业倾斜、向教育和科技事业倾斜、向“三农”倾斜、向公共卫生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倾斜,注重财政预算支出的均衡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突破200亿元,完成222.2亿元,同比增支40.6亿元,增长22.4%。一是合理安排运转支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认真执行“三定”方案,规范财政供养范围,进一步完善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和相关保障制度,认真执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及津补贴有关政策,努力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行政成本控制工作,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管理费用,严控会议文件数量、规模及开支,严格控制出国(境)、出省考察。全市参控单位没有举办过任何庆典及论坛,因公出国(境)、出省考察1103人次,比上年减少161人次,同比下降15%。全市累计办理公务卡25244张。二是加大民生保障支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把保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第一位,科学合理安排民生支出。2011年民生支出达到166.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5%。教育、社保、卫生、住房保障、农林水、城乡社区等支出均大幅增长。三是确保重点建设支出,积极支持经济建设。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大整合资金力度,推进大投资、大项目、大建设、大发展。全年累计完成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8亿元,已开工项目333个。
 
(三)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促发展各项财政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支持企业用足用好财税政策。认真落实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财税环境。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全年共争取中央、省基本建设及各专项资金28.06亿元,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资金3500万元,拨付4260万元支持“五馆一中心”建设,全市投入水利资金13.8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4.1万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旅游业投入,促进曲靖旅游“二次创业”。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经济建设,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找准财政支出切入点,充分运用财政有效工具,协调好经济发展“刚”与“柔”、“远”与“近”、“好”与“快”三个关系。安排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补助及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6500万元,推动园区项目合理统筹和有序开发。积极支持培育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安排8728万元支持节能降耗工作。
 
(四)注重服务“三农”,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民致富,服务农村建设。一是全力以赴保抗旱促生产。针对全市气候异常,旱情程度深、影响大等困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3119万元,市、县及时筹集资金9369万元,全力保障抗旱救灾投入。投入资金13亿元解决农村45.5万人饮水困难,通过贷款融资方式筹措资金6650万元用于中心城区抗旱保供水永久工程。二是不折不扣落实惠农政策。争取中央财政补助1488万元帮助全市1488户特困户实现安居住房改造;筹集资金3000万元支持“两新”(新村庄、新社区)建设;通过“一折通”兑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11亿元,通过精细规范管理,把惠农政策用好、用足。三是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种养殖基地和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年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16260万元,争取中央财政养殖奖励资金4948万元,争取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实施面积1471.87万亩,新建和改造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3个,支持全市9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壮大。四是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注重引导性、整合性和公益性,全年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543个,项目总投资4.25亿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44亿元。五是积极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做好家电以旧换新的启动及资金拨付工作,推进家电下乡资金监管年活动,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94602台,销售摩托车155003辆,财政共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5050万元,受益农户超过84.95万人次。
 
(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集中财力向民生倾斜,向教育、社保、卫生等领域倾斜,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及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27亿元,及时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2.18亿元。大力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全市新增幼儿园106所。积极支持校安工程和农村中小学食堂改善试点工程,筹措安排资金1.41亿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二是积极支持科技文化事业发展。以支持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为重点,着力支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全市累计投入经费3019万元。积极支持全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安排500万元基层公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补助,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经费300万元解决边远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安排50万元用于农村免费放映电影补助。全市80%的乡(镇)建成文体活动中心,40%以上的村委会建成体育活动广场。全面完成了全市2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站点暨农文网校、947个村级(社区)服务点的建设任务,完成全市第三批600个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三是积极支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按照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三公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市96225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5885万元,29.3万人通过审批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6879万元。四是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医改配套文件,通过“以奖代补”,加快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足额安排省级和市级医改补助资金5905万元,及时落实中央、省级和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资金8501万元。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489.2万人,参合率达到96.2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8万人,报销补助8160万元,做到了合理控制医保基金结余水平,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五是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4107万元,全市9603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创业带头人计划”,培训创业带头人5594人,成功创业人数12922人,带动就业人数41350人。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培训农村劳动力3098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181954人。六是全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补助51476万元,建设廉租房6416套,公租房6700套,完成林区棚户和工矿棚户改造892户,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七是全力支持维稳工作。切实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人员经费及运转支出需求,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法专项补助资金25696万元,支持政法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六)深化财政改革,提升“四化”管理水平
 
       按照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求,深入推进各项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投资评审为支撑、以绩效评价为导向、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的“四位一体”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绩效化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健全完善预算编审委员会集体决策的预算编审制度,并拓展延伸到预算执行、预算追加和预算调整的全过程。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实行领导负责制、进度通报制、工作约谈制“三项制度”,提高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加快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积极、主动、自觉接受监督。二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集中收付管理,统筹管理预算内外资金,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专户的统管作用。进一步扩大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范围,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覆盖收费项目812项,市本级已实现电子开票的单位151家,占应实施单位的98%,并在5个县(市)区先后启动实施改革。三是深化投融资改革。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各种类型金融机构的支持功能。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金融目标进行考核奖励,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支持作用。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信用村镇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支持“三农”的功能。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严控风险,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积极促进担保企业规范发展,提高担保企业的承保能力。全市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3629万元,22户融资担保公司累计担保金额60.7亿元,其中为中小企业担保244户39.6亿元。31户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6.97亿元,投融资渠道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得到拓宽。四是推进财政“平台及一体化”建设。通过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培训、全力推广实施等工作,全市第一批横向网络建设共接入353家(预算单位340家、银行系统13家),市县两级财政网络实现了无缝连接,完成了基础信息收集整理和录入,实现了财政与预算单位、银行、上下级财政之间“三通”,提高了财政信息化水平,为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运作机制,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全年完成绩效评价项目34个、预结算评审项目51个,完成2012年度预算绩效目标审核项目192个,配合省财政厅落实32个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工作。探索建立项目支出绩效报告制度,对市级63个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实行支出项目绩效报告制度,对财政支出项目实施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七)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加强财政监督,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的分配、调节作用。一是加强财政资金全程运行监督。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和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逐步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促进监督和管理的有机融合,把防范资金风险贯穿和落实到财政资金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化财政资金内部管理的监控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市级部分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组织开展财政部门账户清理检查,全面清理、压缩、归并财政专户,撤并财政专户358个。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市115个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以顺关系、强基础、建机制为着力点,结合国有资产使用的周期及特性,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往来款管理等制度办法,逐步构建覆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全程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协作机制,细化操作流程,规范管理行为,体现“阳光监管”。三是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全市700户党政机关、2235户事业单位、770户社会团体、86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部进行了复查,签订了承诺书并进行公示,复查面达到100%。同时,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的原则开展了督导抽查,全市共抽查590户,抽查比例达16.49%。认真组织整改落实,着力完擅长效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8169件。
 
三、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围绕预算编制真实、科学和公平的目标,坚持“全力增收、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优化结构、不留硬缺口、专户管理、有保有压、严控经费”八项原则,突出“科学、绩效、透明、民主、法制”五个导向,编实、编全、编细、编准2012年全市及市级收支预算。
 
(一)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2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建议安排103.4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建议安排250.98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地方基金收入安排30.93亿元,同口径增长41.4%;地方基金支出安排38.32亿元,同口径增长44.5%。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03.4亿元,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收入160.37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0.24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65.13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5亿元),上年结余安排1.11亿元,调入资金3.61亿元,收入总计268.4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250.9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7.51亿元,支出总计268.49亿元。收支平衡。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基金收入安排30.93亿元,上年结余安排6.5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32亿元,收入总计41.79亿元;基金支出安排38.32亿元,支出总计38.32亿元,收支相抵结余3.47亿元。
 
(二)市级地方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2年,市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建议安排30亿元(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8亿元),同口径增长23.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建议安排31.49亿元(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5.49亿元),同口径增长23%。市级地方基金收入安排9.71亿元(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6亿元), 同比下降20.3%;市级地方基金支出安排9.71亿元(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6亿元), 同比下降20.3%。
 
       市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收入160.37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2.8亿元,上年结余安排0.65亿元,收入总计203.8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49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7.51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54.82亿元,支出总计203.82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市级基金收入安排9.7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3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3.6亿元,基金收入总计17.63亿元;基金支出安排9.71亿元,补助下级支出4.32亿元,基金支出总计14.03亿元,收支相抵结余3.6亿元。
 
四、2012年主要财政工作及措施
 
       2012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积极稳妥处理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绩效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完善机制强化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工作实际,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情况及各种税费政策调整因素,早谋划、早落实,千方百计完成好全年收入目标任务。一是抓好税收征管。结合“十二五”省对下财政体制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市县财政体制调整,建立完善有利于推进市县财政持续稳步增收的体制机制,促进市县财政收入科学发展;强化税收政策研究落实,加强增值税、营业税和资源税等各项税收政策改革的对接,努力促进资源优势向税收优势转化;进一步强化网络机打发票的推广应用,健全完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一体化征管,促进经济优势向财政优势转化;在分季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促进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研究,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变化,建立健全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适时税收收入动态监控机制。二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不断完善非税收入管理职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国有资本收益等重点收入的征管。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认真做好土地、矿产、煤炭、水电等资源类非税收入的政策研究和征管工作,提高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贡献。三是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认真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中央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一是努力保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曲靖的转移支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支持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发挥好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税费减免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落实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推进金融企业资产财务监管全覆盖,鼓励和引导全市各金融企业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贴息资金,支持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信贷引导。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三农”发展
 
       一是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筹措资金着力支持37座小(一)型、39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支持农村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农村公路、沼气池建设。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改造中低产田地66.9万亩,大力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二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整合资金支持现代产业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围绕提升粮油、烤烟、畜牧传统优势产业,壮大蔬菜、花卉、魔芋、蚕桑、水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木本油料、中药材新兴特色产业等十大农业产业,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城镇上山和生态建设为抓手,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支持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异地搬迁扶贫,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构建覆盖全社会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重点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校舍改造、食堂改善等工程。二是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切实增加文化投入,充分保障文化领域经费,重点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坚持文化投入向基层倾斜,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支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的引导,支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建设“三个五”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三是大力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引领工程,支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成配置合理、功能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五是努力扩大就业。强化财政促进就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保持城乡就业稳定增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做好军队转业人员安置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健全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服务体系,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培育劳务品牌。建设创业园区和创业基地,引导和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中介机构,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督,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六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提高报销标准。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着力完善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济、社会救助等制度,提高困难群体的供养和保障水平。切实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推进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拓展筹资渠道,加强基金监管,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七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积极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政策性收入。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完善征地补偿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增加财产性收入。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农民自我创收能力。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步缩小工资收入差距。八是积极支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严格执行保障标准,努力降低执法成本。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建设“平安曲靖”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下功夫打造“阳光财政”
 
       一是推进“阳光预算”,使财政收支行为更加科学。积极推进预算编制审委员会集体编制预算,主动公开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预决算报告、部门预算等,督促部门做好本部门预算信息的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监督,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二是促进“阳光收付”,强化对财政资金收付的约束。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使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的财政资金在单一账户下集中管理,克服分散收付的弊端,提高部门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阳光账户”,统筹管理使用财政资金。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专户统管,稳步将“收支两条线”管理扩大到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四是提升“阳光绩效”,追踪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体系,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完善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机制,扩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范围,将评价情况向社会公布,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五是加强财政风险管理工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财政收支形势和现有政府性债务规模,研究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办法,引入债务率等指标,定期考核债务规模和风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做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六是稳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在2011年预算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细化和扩大预算公开的内容,适时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公众监督。
 
       各位代表,完成2012年的财政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化财政职能,转变方式、服务经济,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推进曲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