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师宗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兴起

2017-03-06 22:23:23   来源:师宗县   
  近日,由师宗县文化馆申报的师宗竹基铁器锻造技艺、雄壁镇大堵杂村“绑神猴”习俗以及传统医药复方薏仁汤制作技艺三个项目成功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加上2013年11月入选的苗族“花山节”,截至目前,该县共有4个项目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师宗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李琴介绍道:“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师宗竹基铁器锻造技艺,不仅丰富、便利了民族生活,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锻造技艺和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体现着生产技能前进的步履,是研究一个民族物质、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但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它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雄壁镇大堵杂村绑神猴原称绑山花子(猴子),产生于当地,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都要举行一次,世代相传至今,从未间断,但被汉化的因素却日益增多,而且只在春节期间举行,受时间限制,加大了传承与保护的难度;传统医药复方薏仁汤主要流传在师宗县境内,从咸丰年间至今已经流传160余年,社会影响深远,群众基础深厚,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关于复方薏仁汤的历史渊源记载对研究中国中医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近日,师宗竹基铁器锻造技艺、雄壁镇大堵杂村“绑神猴”习俗以及传统医药复方薏仁汤制作技艺三个项目成功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传承保护师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师宗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建玲介绍道:“截至目前,龙庆乡黑尔村委会大寨村歌曲《小渔萝》、龙庆乡束米甸村委会小麦村服饰、五龙乡水寨村壮族婚姻习俗、五龙乡水寨壮族“三月三”民俗、彝族把式舞、壮族抱摩祭祀仪式、木雕等26个项目入选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三弦、黑尔刀、耍狮舞、金钱棍舞、花灯音乐劝世人、彩扎工艺、彝族服饰等14个项目入选师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激情满怀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不加大保护力度,有可能会停断活动,导致变异和失传。今后,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争更多的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