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是县、乡、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家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对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陆良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综合交通取得长足发展,行政村通畅通车率达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农村公路管养考核连续3年名列全市第一,2018年被确定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突出重点抓建设“建设好”
规划引领是陆良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的重点,陆良县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居环境、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科学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和《创建“四好农村路”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国家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2498公里,地方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1622公里。工程建设过程中突出质量监管、采取“县乡村共建”模式,建立“片区包保责任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推行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随着陆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西石、江召、曲陆相继通车,南站、北站建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爨乡大道是南收费站、北收费站之间的重要通道,陆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融资代建的模式,投资2.86亿元进行提升改造。这一模式的成功运用也为陆良乃至全市今后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经验保障。
为了建设好县内的交通枢纽,县委、县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多措并举保障建设资金到位。采取招商引资、BT、PPP模式先后引进投资13亿元。仅过去三年建设农村公路547公里、通乡油路升级改造 26.6公里、危桥改造13座、大中修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2.1公里,完成“五小”工程256个点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67亿元,极大地解决了全县内联外通问题,为全县2个贫困乡、68个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
——上下联动强管理“管理好”
为切实管好公路,陆良县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镇村履职的群管群养格局,加大对违章搭建、打粮晒场、搭接路口、占路堆放、占道经营行为的治理力度,实施路政执法巡查常态化。同时多部门联合,对道路泼洒、超限超载行为开展整治。县乡村制定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推行“路长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材料、固定标语等形式,加大对“爱路护路”的宣传引导,不断增强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营造了政府重视、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维护了道路的安全畅通。
——建章立制重养护“养护好”
在公路的日常养护中,陆良县建立健全“县道县管、乡镇配合、乡村道乡镇管,县级指导”的管养责任机制。与各乡镇签订《管养考核目标责任书》,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通报、一兑现,按考核分值分等级拨付季度管养经费。加大交流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养护能力,提高养护水平。在公路绿化方面,建立绿化补助激励机制,出台《示范路创建考核方案》和《农村公路绿化植树补助方案》,建立以奖代补的示范路考核激励机制,各乡镇积极整合资源,积极参与公路绿化和管护,全力打造“一路一景”。三年来累计投资3500万元,种植各种树木60万株,创建示范路97条,1100公里。打造跨6个乡镇,全长167公里的花木山党员干部教育基地通道环线(陆水线、南北线、碴活线),形成“县道有示范、乡镇有亮点、一路一风景”的路域环境。
——完善设施强服务“运营好”
陆良县狠抓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实现行业监督管理全覆盖,持证上岗全覆盖,定期不定期从业人员预防性安全教育、继续教育,应急处突演练,对9座以上班线客车、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建立动态监管系统。在城乡客运网络建设中,建有一级1个,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9个,五级客运站1个,招呼站86个,乡镇客运站全覆盖,并逐步以新能源车替换传统燃油车。目前、139个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AAAA级。四通八达的交通助推了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全县现有县城连接乡镇物流通道7条,设置邮政营业网点15个、便民服务站点132个、农村物流点151个。县级、乡镇营业网点覆盖率和村级便民站点覆盖率均达100%,逐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物流网络体系。
——提质增效谋发展“发展好”
要想富先修路,说的是交通设施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老百姓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在大莫古嘎古村,引进广州陆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完成投资6000万元,建成现代化智能温室1600亩。各种时鲜蔬菜、花卉立体种植,形成一道道绿色的风景。2017年生产和销售蔬菜4.5万吨,产值1.35亿元。带动当地用工1000余人,支付农民工工资3000余万元,这是陆良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效,不仅让企业得到了发展,也使当地群众尝到了土地租金+务工经济的甜头,更重要的是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马街镇的海界村,村民们依托畅通的公路网络发展了食用菌、生猪和蔬菜种植等产业,村民开超市、农家乐,吸引大量县内外客人到村里休闲观光旅游。致富路不仅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还让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改观,马街镇的海界村委会在养护公路过程中,推行“门前三包”制度,让村里的公路绿起来、靓起来,推动乡镇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使镇村“三堆六乱”现象得到根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的格局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顺利推进,享受着党和政府送来的惠民福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实现增收愿望。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旅游公路、产业路成功地将陆良的经济社会发展送上快车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辛勤耕耘结硕果,陆良县农村公路管养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被评为曲靖市春运“情满旅途”活动先进集体,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市级“五星级”文明单位,先后4年被评为省农村公路管养先进集体、“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先进集体”,确定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现在的陆良县,一条条农村公路贯穿东西南北,路面整洁,绿树成荫,色彩斑斓,形成了“路在树中、车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美景。一条条致富路、振兴路、发展路正推动着陆良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王化宇 薛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