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坡耕地退耕还林与发展林业产业相结合。依托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全区发展特色经济林39972.1亩,其中:核桃32684.58亩,桃树1835.2亩,干杏1391.02亩,苹果1446.4亩,杨梅1000亩,梨717.6亩,花椒437.3亩,猕猴桃300亩,车厘子160亩。
二是坚持生态治理恢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全区建设民生林业4.96万亩,第一轮退耕还林4.4万亩,11个乡(镇、街道)9590户、43155人累计享受退耕还林补助11631.1万元,户均受益12128.36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0.56万亩,4乡(镇、街道)1432户5979人户均享受退耕还林补贴5865元。实施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3.5万亩,11个乡(镇、街道)7112户户均享受退耕造林补助5554元,有2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1058.69亩,户均退耕还林4.86亩,户均享受国家补助5832元。
三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大力引导和鼓励退耕农户将坡耕地采取转包、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将土地经营权向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交由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退耕造林。兴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111户社员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940亩,规模化种植红心猕猴桃469亩。云南国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从金龙街道桃源社区510户和轩家社区116户农户中流转土地2065亩,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1800亩,栽植早桃、油桃,打造万亩桃花园,开发乡村旅游和采摘林业。曲靖金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菱角乡赤章村委会林地3000余亩,在坡耕地上种植车厘子160亩。通过坡耕地退耕造林,加速了生态修复,治理了水土流失,培植了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坡耕地退耕造林建设效益。(高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