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2018年二季度四上单位从业人员 及工资总额简析
2018-10-31 09:07:09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曲靖市2018年二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市四上单位从业人数略有下降,劳动报酬平稳增长。
一、从业人员人数及工资总额情况
(一)从业人员队伍有所下降
截至6月底,曲靖市四上单位共162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7个,同比增加4.96%;从业人员为24707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6540人,同比下降2.58%。
1.从单位所有制看,四上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6054人,同比减少28.38%;四上集体单位从业人员5881人,同比下降22.83%;四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45346人,同比增加1.93%。
2.从行业分布看,涉及的16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从业人员增加,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分别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教育和娱乐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个行业从业人员略有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水利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二)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截至6月底,曲靖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达52.35亿元,同比增长5.42%。
1.从单位所有制看,四上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4.95亿元,同比减少33.11%;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0.98亿元,同比减少12.17%;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2.29亿元,增15.85%。
2.分行业看,在涉及的16个行业中,9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较大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略有下降,降幅较大的行业为:文化、教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二、四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及工资情况
(一)在岗职工人数略有下降
截至6月底,曲靖市四上单位在岗职工为229644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99%。四上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为15148人,同比减少26.2%;四上集体单位在岗职工5720人,同比下降23.45%;四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132925人,同比增加1.34%。
(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平稳增长
截至6月底,全市四上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9.4亿元,同比增长5.17%。四上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9亿元,同比减少32.48%;四上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0.96亿元,同比减少16.38%;四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0.19亿元,同比增加15.10%。
(三)在岗职工季平均工资有所增长
曲靖市四上单位在岗职工二季度平均工资21710元,同比增长6.44%。四上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二季度平均工资31719元,同比减少9.86%;四上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二季度平均工资17312元,同比增6.86%;四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二季度平均工资22776元,同比增12.96%。
涉及的16个行业中有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文化、教育和娱乐业等4个行业下降,其余12行业在岗职工二季度平均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一套表单位库每季度均有调整变动
企业一套表单位库每个季度都有新升规入库的企业和因未达到“规上”报送标准,退出联网直报系统的企业,导致从业人员劳动就业和发放工资同比都有增减变动。
(二)全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我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尚在转型,长期依赖烟草、煤炭及以煤炭为基础的煤电、煤冶、煤化工产业的经济链条依然没有改变,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还未形成。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长期存在,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从业人员劳动就业。
(三)收入分配差距依然明显
不同经济类型的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差别明显,行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得不到有效改善。工资是职工最核心的利益,职工工资收入低,增长慢,各行业群体间收入差距大,必然会影响到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四、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扩大纳规范围。行业主管部门应出台企业纳规奖惩工作机制,确保纳规工作有序推进,对符合纳规条件的企业要及时纳入,严格奖惩制度,推动纳规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完善四上企业培育名录库,将符合条件且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并及时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畴。
(二)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既是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又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采取积极激励措施支持产业发展。促进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迭代产业体系,促进烟草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能源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就业,在促进就业的同时提高低收入行业人员的工资水平。
(三)规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公平导向,完善体现人力资本和劳动价值、促进机会公平、鼓励创新的工资分配政策。完善与贡献、物价水平的变化相匹配,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统筹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水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