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通讯员 张驰)2018年,中共曲靖市直机关工委在完成马龙区马鸣乡密郎村委会整村脱贫出列攻坚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于3月“转战”会泽县待补镇糯租村委会。市直机关工委继续按照“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的要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着力实现机关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双赢、共同提高。
机关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
建立联系制度。机关党总支与挂包村党总支签订共建协议,明确联系机制,以驻村工作队为纽带,及时听取挂包点意见建议,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与挂包村所在县、镇加强沟通交流,通过联席会议、联络电话、工作群等方式加强协作。
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入户开展“转走访”工作3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到村开展调研和座谈4次,广泛收集村情、民情,为科学决策提供一手资料。
制定脱贫规划。党总支通过对挂包村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挂包村脱贫攻坚的任务目标和脱贫规划推进情况,结合本单位组织、信息、资源优势,科学确定帮扶重点、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落实帮扶任务。成立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扶贫工作任务,对领导干部、挂联干部、驻村干部分别进行责任要求和跟踪问效,确保本单位扶贫措施落细落小落实。
完善农户资料。机关党员干部通过入户遍访和回访,认真核对和完善贫困户各项信息,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对照表,准确掌握致贫原因和实际需要,细化完善脱贫计划,记录帮扶措施实施情况。
宣传扶贫政策。在认真学习、掌握帮扶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向群众宣传、讲解扶贫开发和支农惠农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帮助他们理清脱贫思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及时和贫困群众沟通联系,机关党员干部精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对贫困户家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帮助给予解决或告知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述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
落实帮扶措施。机关党员干部结合自身优势,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和扶贫政策,帮助协调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机关党总支与贫困村党总支结对共建
共建有战斗力的支部班子。帮助建立健全支部议事决策制度和程序,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培养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培训支书和委员,提高班子战斗力。针对原有6个党支部按村小组设置,有的几个自然村为1个支部,有的支部党员外流现象严重,有的支部党员年龄较大,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的情况,按功能重新划分成产业发展党支部、老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3个支部,分类指导,加强管理。对产业发展党支部主要邀请他们参与村内大事决策,发挥党员带富帮贫作用;对老党员党支部开展送学上门、爱心关怀,让他们及时了解大政方针,宣传好扶贫政策;对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建立微信群加强联系,网上开展学习教育,及时通报家乡发展情况,引导他们支持家乡发展和脱贫攻坚。通过规范党支部党务工作,申报会泽县基础党建先锋村,已通过验收。
共建联系群众的党员队伍。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型”党支部建设等工作,共同加强党员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联系;利用机关优势资源,为贫困村党员提供理论学习、使用技术培训的机会,提高贫困村党员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共建功能实用的活动阵地。通过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和投入自有资金,帮助新建党总支活动室,购置培训课座椅、电教设备等,为1个村小组添置健身器材、建设儿童之家1个。下步还将在人口集中的村小组建设活动室,把活动场所与党员学习、为民服务、村民议事、群众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
共建受地方欢迎的活动内容。通过开展共同上一次党课、共同开展一次组织生活、共同办一件惠民实事、共同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使结对共建活动既受农村党员欢迎,又让群众受益。
同步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
市直机关工委通过一系列的联系、共建措施,使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双推进”。
组织建设“双推进”。指导贫困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工作法,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协调服务作用,把种植大户和企业组织起来,稳定土地流转价格和用工价格,将用工需求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化对接,落实产业发展组织化,有效保护本地特色产业。
队伍建设“双推进”。选优训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帮助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
阵地建设“双推进”。综合利用党员活动场所,开设农家书屋、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爱心超市,在村民活动场所添置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落实村组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开展民事代办、费用代缴等服务。
增收致富“双推进”。通过指导培育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剩余劳动力到产业基地务工增收;实施“光伏扶贫”,建设光伏发电站,占地1亩,预计年收入5万元,解决村集体经济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