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曲靖市财政局采取五举措全面推动2019年全市部门预算编审改革

2018-11-30 15:28:21   来源:曲靖市财政局   
    曲靖市财政局采取五举措全面推动2019年全市部门预算编审改革。
    一、抓好预算的规范,科学合理做好预算编制
    一是着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和建立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部门履职需要适时调整定额标准,实现预算编制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二是着力深化经济分类科目改革。自2018年起,全面推进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以来,已按照“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编制和执行预算,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根据支出事项的具体用途,准确列报经济分类科目,从源头上编细编实预算。三是着力做好机构改革保障。为保障服务好党政机构改革,积极妥善处理好党政机构改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问题,做好预算编制与机构改革的衔接,先按照现行机构编制部门预算,根据改革情况,再相应调整部门预算。
    二、抓好预算的统筹,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着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建立财政资金“能进能出”的决策机制,彻底打破“基数+增长”的编制方式,重点支出安排不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一切从大局和发展出发,深度调整优化部门支出结构,科学配置财政资源,真正把预算用到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短板上。二是着力强化资金统筹保障。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30%的部分,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不低于30%。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与年初预算的通盘考虑。三是明确支出责任把好支出关口。各部门提出预算申请时,严格以承担的财政事权为基础,不得对事权范围外的事务大包大揽,不得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可能盲目出台政策、随意扩大政策范围、提高支出标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衔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严控制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会议、差旅和培训等审批管理,严控相关支出规模;从严安排“三公”经费预算,加强对相关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严控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四是着力推进专项资金改革。从根本上破除财政专项资金各自为政、零星分散、结构固化、效益不高的问题,严格执行到期政策清理退出机制。围绕“增一般、减专项、促监管、提绩效”的目标要求,继续清理、整合、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严控新增专项,并对现行专项进行评估,形成“有进有退”机制,对纳入改革范围但已到期的项目要严格退出,对暂未纳入改革范围的要加大整合力度,对未指定具体项目及用途、可直接增加基层政府财力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全部调整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管理。
    三、抓好预算的效益,强化预算责任约束激励
    一是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覆盖各级政府和所有财政资金的全方位绩效管理体系,形成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等构成的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制定政策和安排项目支出预算要更加注重成本效益。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要进行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目标审核与预算编制同步进行,对无绩效目标或目标审核不通过的项目一律不纳入项目库,也不得申请部门预算资金。三是强化绩效管理结果运用。将部门自评、重点项目绩效再评价、政策制度评价结果和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运用于2019年预算编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支出政策不符合、不适应发展需求,支出效果、执行进度不佳以及审计查处问题较多的,调整预算或取消预算安排。四是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及早形成有效支出,严格控制调整调剂事项,减少和规范预算级次调剂和跨类科目调剂事项,对于难以支出的经费预算,该调减的直接调减,不得调剂用于不该开支或不必开支的事项。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通报机制和约谈机制,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五是清理盘活存量资金。从源头上抑制资金沉淀,加强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加大对两年以内结转资金的清理盘活。从严控制一般公共预算结转项目,可不结转的项目不再结转。加大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的统筹力度,对预计形成结转资金的支出,及时调减当年预算;对2018年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和基层结存较大的市对下专项,适当压缩2019年财政预算安排规模。清理存量资金将成为经常性工作,覆盖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
    四、抓好预算的管理,夯实部门预算基础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结合部门职能和工作计划,充分聚焦规划期内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按照“履职目标—任务—项目”相联系的要求,对规划期内的任务目标、整体收支计划、具体支出项目进行调整完善,合理安排实施的力度和节奏,科学合理滚动编制2019年至2021年中期财政支出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施政目标。二是着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高度重视基础信息管理,切实做好人员、车辆、资产等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在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中更新基础信息数据,严格审核更新数据和相关批复依据的一致性,确保基础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由于单位管理疏忽或主管部门审核不严,漏报人员、车辆等基础信息而形成的基本支出预算缺口。三是着力加强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库管理系统,打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项目库体系,全面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将全市各级所有通过项目支出安排的资金,全部纳入项目库体系管理。
    五、抓好预算的公开,提升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
    一是完善公开内容。严格按照统一格式的公开样表及模板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进一步完善公开细节,强化对“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三公”经费细化要求、转移支付安排、预算绩效、部门职责、机构设置、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情况、国有资产占用、专业名词解释等内容的公开。二是严格公开程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在预决批复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本部门预决算信息,做好在省、市财政专网上集中公开和同时在本部门网站上进行公开的双公开工作。三是建立回应机制。认真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数据准备,对公开后公众提出的问题及时妥善做好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