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简析
2018-12-07 08:37:59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曲靖市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全市重点文化法人单位规模增大,联网直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曲靖市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1.86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增8.51%。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68%,同比增长0.02个百分点。
一、曲靖市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重点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增大,联网直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但与全省和州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1.重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新增22家,规模不断增大,联网直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2017年,曲靖市重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为42家,比上年增加22家,同比增长1.1倍。全市拥有重点文化法人单位数量在全省的排名由去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5位。
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较低,与昆明、玉溪、保山的差距不断扩大。曲靖市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1.86亿元,仅占全省增加值的 6.16%。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比昆明、玉溪、保山低199.36亿、3.48亿、6.47亿,差距不断扩大。
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小,增加值增速低,排位靠后。曲靖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1.68%,低于全省水平1.5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第11位;增加值增速为8.51%,在全省排11位,排位靠后。
(二)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平衡。
2017年,曲靖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1.86亿元,其中最高的为麒麟区13.7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3.19%;最低的为富源县,占全市的比重仅为1.2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以上的有4个县,分别为麒麟2.23%、沾益2.16%、马龙3.07%、罗平3.46%;占GDP比重在1%-2%的有陆良县,为1.86%;占GDP比重在1%以下的有四个县,分别为师宗0.79%、富源0.28%、会泽0.3%、宣威0.64%。
二、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7年,曲靖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差,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缺乏现代新兴文化产业。现有的传统文化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没有形成大型、集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一些文化企业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还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发展的重点不够突出,缺少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发展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
(二)产业技术层次偏低。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文化资源、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的能力较弱,低技术含量文化产业比重偏大。
(三)投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创新能力。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吸引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机制不健全,民营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投资信心不足,造成众多民营文化企业处于观望阶段,投入少、规模小,难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市场对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功能不强,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重要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迫切感,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工作提上日程,放在重要位置。确定发展思路、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景区、基地。充分发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监督指导,确保全市文化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将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契机,深入做好舆论宣传和政策引领工作,强力吸引矿产、钢铁、水泥等行业的闲散资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文化产业。
(三)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一是构建完善的政策服务平台;二是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上市等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四是加强对文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并积极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
(四)完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文化项目投入,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项目融资、股权置换、兼并收购等渠道筹措发展资金进入文化行业,进一步引进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吸引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各行业人才与资本、技术、信息、中介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形成源源不断的文化生产力。
(五)重视对文化领域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大力推动文化创新者、创意者的支持和培养,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