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央视栏目组到马龙咨卡拍摄火草褂

2018-08-14 13:59:54   来源:马龙区   
8月2日至9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传承》(第三季)栏目组一行8人,他们顶风冒雨、经受酷热,在马鸣乡咨卡村拍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族火草褂。
 被称为“霞披”、“龙褂”的咨卡彝族火草褂,历史悠久,唐朝云南《南诏通记》载:“南诏国民及彝族罗婺人喜采野生火草,有火草布,草叶三四寸,蹋地而生。叶背有绵,取其端而抽之,成丝,织以为布,宽七寸许。可燧取火,故曰火草。”沿袭千年的火草褂,是咨卡彝族人民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等必须穿戴的盛装礼服,同时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彝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如果姑娘送给小伙子一件火草褂和一双“皮拉踏”(火草鞋),说明姑娘已答应小伙子的求婚,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有着乡土风物神韵的咨卡火草褂,宛若一部古老而神秘的史书,吸引众多人想前来探秘。这次央视剧组导演李尚感触颇深地说:“在未来咨卡之前,在网上搜看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过咨卡火草褂的文章。为把美丽神奇的火草褂弄个明白,尤其把《传承》(第三季)拍摄一个好专题,我毅然决然只身一人前往云南来到咨卡。通过调研亲眼目睹火草褂,我几乎惊呆了,云南古人穿的是草木、兽皮,这千年传承的火草褂不是彝族同胞的聪明智慧吗?”李尚导演如获至宝,回到北京就连夜赶写拍摄策划案,很快就获得央视相关领导的批准。她不辞劳苦就带着8人摄制组,扛着“武器”就返回咨卡开展拍摄工作。

以《咨卡火草褂》为题的央视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传承》(第三季)拍摄,拍摄的故事是本真的、原生态的,它没有锦上添花,更没有故弄玄虚的嫌疑。故事是以火草褂传承人李桂兰为主线,本村当兵回来的彝族小伙李稳跃跃欲试,一心想跟被誉为“草褂娘娘”的省级传承人李桂兰学习火草褂手工纺织技艺。可彝家火草褂有着只传女不传男的风俗,李桂兰不想打破老祖宗的“界定”,但李稳死不甘心,硬缠软磨,没办法的李桂兰只有答应下来。接下来,李稳在学习过程中出尽了洋相,不是不从山里采摘来火草叶弄破,就是剥不下搓捻不好火草叶背面的那层白色绒衣,在纺织中也是不是把火草线拧断,就是编织的火草布线缝不紧密。他笨手笨脚跟着织了好多时日,火草褂仍然“披块打块”,最后在“草褂娘娘”李桂兰的耐心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一件手工粗糙的火草褂。

咨卡火草褂手工纺织技艺的繁杂和精湛,是难以想象和比拟的,就像央视拍摄组方明老师触动心扉地说:“咨卡彝族人民太伟大了,竟然把大山里的草本植物火草叶,弄了变成穿在身上稻暖夏凉的火草褂,这是一种奇迹。”在拍摄的几天日子里,方老师他们都沉醉在火草褂的思想及精神世界里。每天他们扛着10多斤重的摄像机,跟随李桂兰及徒弟踏着泥泞的山路,翻山越岭,寻找火草叶,采摘火草叶。这就是纺织火草褂的第一道工序:“采火草”。随后,他们又跟随李桂兰及徒弟把从山里采回来的火草叶,背到咨卡河清洗,这是第二道工序:“洗火草叶”。紧接着,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他们跟随抓拍:“撕火草绒和捻火草线”、“纺火草线”、“上线架拧线”、“圈火草线”、“提火草线、织火草布”、“量体裁布缝衣”、“镶青布边,钉纽扣”等全方位、多视角的手工纺织火草褂过程的拍摄。身临其境,李尚导演陶醉其间说:“我带着栏目摄制组全国跑了好多地方,把山里的草草拿来纺织成衣服,实属罕见。”

 “咨卡山高坡连坡,妹采火草几大箩,叶叶火草根连根,妹织草褂送阿哥……”在李桂兰带领徒弟唱起《织件草褂送阿哥》的咨卡彝族山歌中,李尚导演的火草褂,又渗透着咨卡彝族人民举办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村民穿着火草褂,由年长的召长富点燃小火把,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和万事兴。随后他点着小火把跑向广场中央点燃大火把。在熊熊燃放大火把的映证下,又由咨卡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锁全住持,把全村刚满十八周岁的小伙召集在一起,举行“草褂成人礼”,意在彝家小伙穿着彝家阿妹的火草褂,成年了,可以谈情说爱了。 

那几天每天都有阵雨或是暴雨,但风雨在大也阻挡不了央视拍摄组前进的脚步,他们按照日程安排,每天一身雨,一身泥,一身汗,不辞劳苦,信心满满,收获满满。他们沉浸咨卡火草褂的情感世界里,感动地说:“在这个季节里,在风雨中亲眼目睹千年咨卡火草褂手工纺织技艺的全过程,还有咨卡人民的热情好客,这铭记心里,淡忘不了。”他们,央视栏目组一群年轻姑娘小伙,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全国高规格的央视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传承》专业的拍摄,还有着那份思想的活跃,目光的独到,以及对“非遗”传承项目热爱之心。李尚导演说:“《咨卡火草褂》这个传承故事时长在15分钟左右,在年底或明年初,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台国际频道播出。”我们等候佳音,到时收看。(莫平会 资贵存 杨朝兴  吴 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