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2019年曲靖市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向好

2019-07-29 08:45:18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去冬今春以来,曲靖市农业生产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效益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在调减传统低效作物同时,增加高效粮食及经作供给,严格实施“稳粮、优经、扩饲”工作要求,切实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小春粮油种植生产实现提质增效,小春粮油持续向好。
 
  一、小春粮油生产基本情况
 
  (一)粮油播种面积稳中有升。据初步统计,2019年小春粮食全市播种面积为200.39万亩,较上年增加5.48万亩,增长2.8%。油料播种面积为118.32万亩,较上年增加7.19万亩,增长6.5%。全市小春粮食主要品种种植面积结构呈现“三增”格局,即谷物、豆类、薯类均有增长,其中豆类、薯类增长明显。谷物种植面积101.47万亩,比上年增加0.06万亩,增长0.1%,其中:小麦面积57.77万亩,较上年减少2.39万亩,减少4.0%;大麦面积43.45万亩,比上年增加2.45万亩,增长6.0%;豆类种植面积54.89万亩,比上年增加3.07万亩,增长5.9%,其中:蚕豆面积38.78万亩,比上年增加3.25万亩,增长9.2%;其他杂豆面积16.11万亩,比上年略减0.18万亩,减少1.1%;薯类种植面积44.04万亩,比上年增加2.34万亩,增长5.6%,其中:马铃薯面积44.04万亩,比上年增加2.34万亩,增长5.6%。
 
  (二)粮油产量丰产增收。据初步统计,全市小春粮食产量为38.05万吨,比去年增加2.03万吨,增长5.6%。主要作物中,小麦产量8.79万吨,比去年略减0.14万吨,减少1.6%;大麦产量6.69万吨,增加0.64万吨,增长10.7;荞麦产量0.04万吨,与去年持平;蚕豆产量8.49万吨,增加0.20万吨,增长2.4%;其他杂豆产量2.46万吨,比去年略减0.01万吨,减少0.4%;马铃薯产量57.92万吨,增加6.68万吨,增长13%。油料产量为19.65万吨,比上年增加0.85万吨,增长4.5%。
 
  二、小春粮油丰产增收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统计,2018年冬季降水偏少,气温前期温暖后期寒冷,有效促进了越冬作物低温春化作用,提升了苗情转化升级,进入二月以来,气温升高,综合光温水气候条件影响分析,农业等各方面的适宜度总体上属于上等。各地抓住气温回升和几场有效降雨的有利时机,促控并重,加强小春作物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全市小春作物大田长势普遍好于上年。
 
  (二)冬季农业生产合理优化布局。根据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立足生产实际,调减杂粮、种植规模小散产量低等传统低效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大力推动发展以“冬马铃薯、冬油菜”为主的冬季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突出区位优势,在宣威、会泽、陆良重点发展冬早马铃薯种植;在罗平、师宗、富源重点发展冬油菜种植;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在水稻产区积极发展稻后鲜食蚕豆、杂粮杂豆等种植。
 
  (三)农业生产结构稳步调整。充分利用秋冬季这一非农业主要生产季优势,大力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探索工作,促进冬季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益大幅提升。一是大力发展冬早马铃薯,发挥错季上市优势;二是巩固发展优质双低油菜,持续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加速融合。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分散经营,难以筹资筹劳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和修缮,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防灾救灾能力差,使用效率低下。
 
  (二)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虽然各级持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但是农资、劳动力、农业机械作业、土地流转成本等都在不断上升。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输出,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弱妇孺,每到农忙季节时就造成劳动力短缺,导致农业成本增加,使农民增收的压力继续加大。
 
  (三)耕地质量下降。近年来,农村在实施大面积的土地平整过程中,土壤耕作层遭到破坏,熟地变生地,土地肥力下降。再加上农户种植方式不科学,为了追求生产效益,存在只用地不养地的掠夺式经营行为,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耕地生产能力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占用了较多的优质农田,大量优质耕地被地力条件不佳、灌排设施不完善的土地置换,耕地地力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
 
  四、对粮食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对已有的农业设施进行修葺、维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灌排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二)推进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推广农机作用,增加农用机械数量,扩大作业范围,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人工成本以及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三)加强耕地保护。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保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改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耕种条件。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耕地的可持续高效利用。
 
  (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绿色防控的思想,认真抓好“病、虫 、草、鼠”害的防治,认真做好农业病虫鼠害及重大疫情防控,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确保大春粮食增产、增收。
 
  (五)做好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市、县的志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不走样、不截留,充分发挥政策应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从而调动各地重农抓粮、农技人员科技兴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