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曲靖市工业能源生产消费情况报告
2019-08-05 08:43:31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今年上半年,曲靖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0%。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同比增长4.5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0%。
一、曲靖市工业能源生产、消费情况
(一)原煤、电力产量一增一降
2019年上半年曲靖市全社会原煤产量982.98万吨,同比增长21.15%。其中,无烟煤236.72万吨,同比增长4.15%;炼焦烟煤145.25万吨,同比增长95.70%;一般烟煤580.31万吨,同比增长16.81%;褐煤20.69万吨,同比增长58.02%。
2019年上半年曲靖市全社会发电量92.34亿度,同比下降2.84%。其中,火力发电量40.01亿度,同比下降16.96%;水力发电量27.64亿度,同比增长0.24%;风力发电量24.00亿度,同比增长26.52%;太阳能发电量0.68亿度,同比增长121.91%。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同比增长4.50%
2019年上半年,曲靖64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769.3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50%,其中:采矿业172家企业能源消费量53.7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加24.71%;制造业434家企业能源消费量674.4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8家企业能源消费量41.1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05%。上半年各月月末能耗增速分别为7.36%、7.36%、4.56%、4.76%、3.40%、4.50%。
(三)煤、电消费一降一增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1247.56万吨,同比下降7.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113.96亿度,同比增长1.96%。
(四)九县(市、区)能源消费七升两降
2019年上半年全市九县(市、区)中,7个县(市、区)能源消费量上升,2个县能源消费量下降。
上升的7个县(市、区)分别是:麒麟区165.1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66%,占全市比重21.47%;马龙区84.7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31%,占全市比重11.01%;陆良县39.8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06%,占全市比重5.18%;师宗县52.9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72%,占全市比重6.88%;罗平县14.2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42%,占全市比重1.85%;富源县102.9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96%,占全市比重13.39%;宣威市93.8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04%,占全市比重12.20%。
下降的2个县(市、区)分别是:沾益区184.5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05%,占全市比重23.99%:;会泽县30.9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48%,占全市比重4.02%。
(五)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4.89%
201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工转换能源投入1156.45万吨标准煤,产出981.68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4.89%,比上月月末提高0.41个百分点,比同期(84.23%)提高0.66个百分点。上半年1-6月各累计加工转换效率分别为82.59%、82.59%、83.87%、83.83%、84.48%、84.89%。
(六)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五升八降
2019年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13个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能耗指标中,5个指标上升,8个指标下降。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小幅波动。
其中,单位上升的5个指标是: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单位黄磷生产综合能耗、准煤耗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电厂火力发电标,分别增长14.77%、3.18%、2.33%、2.31%、1.99%。下降的8个指标是:吨钢综合能耗、吨水泥综合能耗、单位精锌(电锌)综合能耗、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单位纯碱生产综合能耗、单位粗铅综合能耗、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单位铅冶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3.69%、3.93%、5.69%、6.62%、11.26%、16.86%、32.00%、41.16%。
(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0%
2019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7716吨标准煤/万元(现价,下同),同比下降6.70%(可比价,下同)。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5.7020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0.12%。
二、能源生产、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县(市、区)能源消费不均衡
各县(市、区)能源消费不均衡,比重差距较大。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富源县、宣威市,5个县(市、区)能源消费合计631.29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82.06%。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会泽县4个县能源消费合计138.03万吨标准煤,仅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17.94%。
(二)高耗能行业比重大
工业产业结构重工化明显,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699.0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8%,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90.86%。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201.82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6.2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173.65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2.57%;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能源消费115.38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15.00%;非金属矿物制造业能源消费101.2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13.1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能源消费66.13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8.6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40.7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30%。
三、对今后能源生产、消费与节能降耗工作建议
(一)稳抓原煤生产,促进行业转型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工作重点、补齐工作短板、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案,坚持“一矿一组”精准帮扶措施,主动帮助煤矿解决问题,督促指导煤矿抓好隐患整改、开展全员培训、加快手续办理,稳步推进复产复建工作。围绕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攻坚年”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抓住关键问题,优化行政服务流程,争分夺秒推进煤矿产能置换和办理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相关手续。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制造体系,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要依法依规有序退出,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传统煤化工等产业的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型产业及时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三)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积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要更加注重更大范围内各种电源与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更加重视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之间的优势互补,更加重视互联网带来的需求侧响应的重大变化与智能电网的联动协调,转换用能方式,优化用能向清洁化方向转变,不仅需要在供给侧实施结构改革,还需要引导能源消费侧改革,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四)认清新形势,不断提高能源统计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能源统计要负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在新形势下,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决策部署,围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能源消费“双控”指标,加大统计监测力度,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加强能源、资源、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节能降耗、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