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曲靖市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搬家”卓有成效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盯“建设、入住、拆旧”抓进度,聚焦“教育、医疗、饮水安全”补短板,着力“产业、就业、社会融入”稳后续,对照“专项巡视、成效考核、巡查检查”发现问题严整改,市直各部门与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保持上下一致、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设、入住、拆旧”成效明显
一是2019年会泽县和宣威市建设的集中安置点实现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的目标。二是去年11月份以来,曲靖市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开启“搬家”模式,基本实现群众拿到住房钥匙后半年内搬迁入住的要求。三是通过“周报告、周通报”,精准调度并推动搬新拆旧工作,基本实现群众实际入住后半年年内拆除旧房的要求。
二、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补齐短板
一是落实补短板项目,2019年市指挥部开展二轮安置点“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项目排查工作,共争取21个教育和卫生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二是落实饮水安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用于解决搬迁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落实项目资金,向上主动衔接汇报,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9年第四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争取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446亿元,争取资金规模达全省资金总量的23.1%。
三、后续管理的稳步提升。
一是社区治理体系明显提升。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效果明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会调节、基层自治良性互动。二是加快搬迁群众融入提升。在安置点进一步加强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调节作用,通过开展进一次医院,进一次超市等“三十二个一”文明实践活动,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三是文化建设稳步提升。全市安置点的文化广场和活动室等场所与安置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用,综合性活动中心、新思想大讲堂等发挥社区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扶贫效益。曲靖市准确把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持续在后续帮扶措施上发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近期以“就业”为主导,加大培训和外出务工组织力度,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远期以“产业”为支撑,进一步强化产业培育,发挥产业、扶贫车间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经济社会效益。2019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达37758人,净增长城镇常住人口37863人(含同步搬迁人口)。三是生态效益。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除经开区以外涵盖9个县(市、区),涉及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滞后且建设成本过高地区16.26万人,迁出区生态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生态修复明显。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市指挥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于1月26日下发《曲靖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统筹安排全市易地搬迁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有关会议精神,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作推进”,把疫情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无确诊、疑似病例,安置点扫尾工程已全面复工。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部门将围绕坚决打赢搬迁入住“收官战”和坚决打好后续帮扶“巩固战”,补齐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弱项和短板,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力度,确保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为坚决夺取全市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徐斐阳 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