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2020年曲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简析

2021-04-12 15:42:06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曲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落实水资源管理主体责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20年曲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量同比增长6.18%,用新水量同比增长12.10%,有力支撑规上工业经济运行。
        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
       (一)取水量同比增长6.18%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22231.2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18%。其中:地表淡水14892.2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63%;地下淡水478.8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5.77%;自来水6288.4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70%;矿井水59.0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5.10%;雨水97.7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2.58%;再生水(中水)284.6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9.61%;其他水130.3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1.56%。
                                              表1  2020年曲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情况

指标名称 取水量
本期(万立方米) 增速(%) 取水比重(%)
合计 22231.20 6.18 100.00
    地表淡水 14892.23 7.63 66.99
    地下淡水 478.85 -15.77 2.15
    自来水 6288.45 0.70 28.29
    矿井水 59.02 195.10 0.27
    雨水 97.71 112.58 0.44
    再生水(中水) 284.65 79.61 1.28
    其他水 130.30 101.56 0.59
 

        (二)取水主要集中在地表淡水和自来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量主要集中在地表淡水和自来水。其中,地表淡水取水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的66.99%;自来水取水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的28.29%;其他水种的取水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的4.72%。
        (三)用新水量同比增长12.10%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新水量11401.4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2.10%。其中,采矿业用新水量471.3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3.8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新水总量的6.09%;制造业用新水量6261.0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9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新水总量的59.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用新水量4669.0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4.5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新水总量的34.11%。
        (四)各县(市、区)用新水量“五升四降”
        2020年各县(市、区)用新水量“五升四降”。上升的5个县(市、区)分别是:沾益区2915.1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91%;师宗县512.8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0.23%;富源县2251.6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8.07%;会泽县524.4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87%;宣威市1855.4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36%。下降的4个县(区)分别是:麒麟区2556.2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4.50%;马龙区96.93万立方米,同比下降0.71%;陆良县425.51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85%;罗平县263.2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1.51%。
        (五)重复用水率略有提高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量204466.92万立方米,重复用水率94.72%,重复用水率比同期提高1.20个百分点。
        (六)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新水量增长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新水量17.8317立方米/万元(按现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9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
        二、规上工业企业水消费存在问题
(一)企业节水意识薄弱
        企业节水意识薄弱,造成企业水资源统计基础工作不扎实。部分企业用水计量系统缺失或不能满足统计报表指标统计,水消费报表填报种类不明、期别混乱、数值误差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给水消费统计数据质量带来隐患。
(二)重复用水覆盖面需继续拓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企业252家,占企业总数的38.5%,覆盖面比2019年缩小0.7%。在重复用水率方面,除化工、黑色、有色、炼焦、火电等高耗水行业重复用水率较高外,其他行业重复用水率普遍偏低,重复用水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
        (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仍较低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矿井水利用企业11家,占企业总数的1.7%,取水量占取水比重的0.27%。雨水利用企业18家,占企业总数的2.7%,取水量占取水比重的0.44%。再生水利用企业8家,占企业总数的1.2%,取水量占取水比重的1.28%。雨水、再生水(中水)、矿井水取水量总量仅占总取水量的1.99%,利用率有待提高。
        (四)各县(市、区)用水效率差距大
        各县(市、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新水量、重复用水率差距较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新水量较高的地区为沾益区、富源县、宣威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新水量分别为68.0288、36.1287、30.1859立方米/万元。重复用水率较低的地区有罗平县、马龙区、陆良县、师宗县,重复用水率分别为20.97%、44.98%、45.00%、51.17%。用水效率较低的县(市、区)应对工业企业节水工作加强重视。
                                            表2  2020年各县(市、区)规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

县(市、区) 用新水量   
(万立方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新水量
(立方米/万元)
重复用水量  
(万立方米)
重复用水率(%)
曲靖市 11401.45 17.8317 204466.92 94.72
麒麟区 2556.22 9.6875 25836.52 91.00
沾益区 2915.10 68.0288 115500.27 97.54
马龙区 96.93 2.7736 79.23 44.98
陆良县 425.51 10.6082 348.12 45.00
师宗县 512.88 14.4320 537.47 51.17
罗平县 263.22 9.4467 69.86 20.97
富源县 2251.67 36.1287 22172.36 90.78
会泽县 524.47 7.4476 16177.45 96.86
宣威市 1855.44 30.1859 23745.64 92.75
 

        (五)水消费行业高度集中
        规模以上工业用新水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用新水总量9326.78万立方米,占规上工业企业用新水量的81.80%。
 
 
 
                                           表3  2020年曲靖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用水情况

指标名称 用新水量
本期(万立方米) 增速(%) 用水比重(%)
合计 11401.45 12.10 100.00
 B.采矿业 471.35 -23.88 4.13
 C.制造业 6261.05 2.95 54.91
 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669.05 34.58 40.95
  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459.92 -24.15 4.03
  16.烟草制品业 56.28 3.19 0.49
  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352.06 20.69 11.86
  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408.77 -6.76 12.36
  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02.58 -17.51 3.53
  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889.20 2.49 16.57
  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28.79 9.12 6.39
  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3545.38 65.12 31.10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企业水消费基础统计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增强企业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意识。坚持改善部分企业水消费计量设备滞后,统计台账不规范,水消费数据质量较差等状况。加强高耗水、低用水效率、用水数据波动异常、新增、水消费计量设备不健全企业的水消费统计建设。
        (二)推广节水技术
        继续发展和推广工业用水循环、重复利用技术,加大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坚持鼓励工业企业改良生产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开展节水改造。加强先进实用节水技术示范和应用,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业发展。
        (三)提高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在非常规水源使用方面的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通过政策吸引、市场引导、制度保障,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非常规水源设施建设项目。增加非常规水资源使用范围,鼓励钢铁等企业充分利用城市再生水,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企业积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
        (四)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结构节水
        坚持产业发展布局引导工作,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的对标和节水技术改造,对耗水较大的行业和重点企业,要加强取水量的总量控制和量化考核。要持续推进淘汰和改造落后的高耗水工艺及设备,重点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过快发展,优先发展低耗能、耗水少、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