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2-13 13:11:17   来源:曲靖市地震局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变化,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事或现象,包括了地震、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面塌陷、地层断裂等地质现象。由于其破坏面广、续发性强,加之灾种复杂、诱因众多等特点,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型地质灾害,往往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2010年甘肃舟曲8·07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557人遇难,284人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15亿元。2014年云南鲁甸8·03地震,仅我市会泽县就造成12人遇难、37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688亿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政府涉灾服务能力的提升,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薄弱。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全面,了解不到位,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群众认识深刻一些,城区、灾害少发区的群众认识严重欠缺。公众整体居安思危的思想薄弱,忧患意识消退,对地质灾害风险的估计不足,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严重性缺乏认识,而地质灾害又往往具有突发性、续发性、复杂性等特点,灾害发生的规律性难以掌握,由此造成备灾意识不强,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松懈。以地震灾害为例,我市罗平县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未发生过有感地震,前期地震研究成果亦未显示罗平具备地震发生的前兆条件,但今年7月突发2.5级有感地震,造成当地部分群众紧张,幸地震、应急等有关部门及时开展工作,未引发负面舆情事件。二是地质灾害风险排查不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排查,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是科学化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我市的情况来看,地质灾害灾种多样,但灾种的风险排查还处在“单打独斗”阶段,加之技术手段上的欠缺,导致地质灾害风险排查不全面,各灾种、各地区工作差距较大。从灾种上来说,主要集中在滑坡、泥石流、塌方、地震等,对于地面塌陷、地层沉降、特殊地矿灾害等灾种的风险排查工作存在明显短板;从各地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在风险排查的覆盖面、排查的质量以及排查成果的科学转化上,参差不齐,对于开展综合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支撑有限。三是应急准备灾害处置的能力有欠缺。在应急准备方面,备灾意识薄弱,主观上缺乏对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视,工作不实、措施不细、准备不足,在群众宣传教育、应急处置演练、定点灾害监测等日常工作上,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在灾后应急处置方面,综合性灾害处置机制不健全,灾害处置工作不连续、不系统,对于续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断档,原生地质灾害与次生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水平不足,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山区农村,基层应急处置队伍专业性不足,技术、物资保障不齐全,对于突发性、交叉性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应急处置,存在明显的能力欠缺。

市地震局建议:一是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完善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协调,打破部门行业壁垒,加强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压紧压实各自责任,突出综合防治、联动应对,切实形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管理的工作合力。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强化灾害防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方面要持续深化宣传引导,注重方式方法,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不断增强灾害风险意识,同步提升群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宣传引导要坚持正面引导、以我为主,严防宣传不当引发负面舆情事件。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有关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借鉴我市近年来开展的“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结合基层实际,注重培训内容的实际操作性和基层广泛性,切实提升基层有关人员的日常灾害监测、备灾应急准备、救灾综合处置的能力。三是加快风险排查,推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包括地质灾害在内的各项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形成分区域、分类型的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加快风险排查科技成果转换。细化地方政府备灾能力评估,加强地质灾害预案预案管理,完善地质灾害日常防治管理工作制度,优化地质灾害救灾处置工作机制,针对性强化政府备灾救灾能力。借鉴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建设,从科技数据支撑、工作制度支撑、工程硬件支撑等方面构建完备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曲靖市地震局 杨彦成  1533444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