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宣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022-03-04 08:46:41   来源:宣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春节过后,宣威市农村广袤的田野上开始呈现一幅幅热火朝天大干农田建设的繁忙景象,在板桥街道、落水镇、热水镇的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旋耕机等农机随处可见。按照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要求,宣威市从2019年以来掀起了新一轮大干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热潮,3年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79万亩。乘着上级支持鼓励,市、乡、村干部和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带动效果好的东风,该市2022年大手笔规划建设20.05万亩高标准农田。

▲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变宣威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  硬化机耕路

▲  硬化好的机耕路

2019年以来,随着机构改革,职能合并,宣威市进一步理顺机制,主动担当,强化组织、管控质量、多元投入、建管并重,营造了“建良田、兴产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3年间宣威市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99亿元,新建成高产稳产农田27.79万亩,累计建成田间机耕道路526.97公里,修建100立方米-500立方米蓄水池179座,蓄水总量达6.52万立方米,建成排灌沟渠31.5千米,布设田间管网531.64千米,项目区配套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科学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全面提升了项目区耕地质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改善了田间基础设施,实现了农机入田、管网入地、地力培肥,为粮食持续增产增收、农业产业持续优化、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耕地质量监测

2022年,宣威市将继续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0.05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田间机耕道路440公里、田间灌溉管网196公里、排灌沟渠12公里,新增蓄水池78座,新增蓄水总量3.68万立方米。

▲  种植绿肥培肥地力

宣威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在“建、管、用”上下功夫,按照“连片规划、逐年推进、规模开发”的原则,开展高标准农田到乡、到村、到片潜力分析,优化设计,对田间道路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为导向,实行主干道硬化,支线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路面,提高道路通达率、全程机械化作业率,延长使用寿命,灌溉工程以高效节水示范为导向,重点建设蓄水设施和田间主供水管网,以适应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项目区配套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增施有机肥、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升耕地地力,科学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气象状况、土壤墒情、虫情、周边环情,分析传输实时数据,动态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为高标准农田质量评定奠定坚实基础。

▲  马铃薯规模化种植

▲  水稻规模化种植

▲  规模种植玉米

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路通、水通、地肥,实现了“农机入田、管网入地、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良田体系,提升了土地利用质量、生产效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破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难题,项目区土地流转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每个项目区打造了1片以上绿色食品基地,大规模举办玉米、马铃薯、水稻绿色优质高效创建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提高了建设标准和产能,创下项目区马铃薯亩产5吨、玉米亩产1.2吨的高产佳绩,亩均增产120公斤,保障全市粮食总产达8.1亿公斤。推行“高标准农田+农业企业+基地+园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每个项目区均有1个以上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目前,项目区已引进培育农业36个,催生了永安田园综合体、龙场蔬菜、灰硐白芨、乐丰马铃薯3个产业联合体,创建88个绿色生产基地。新型经营主体进驻,增加了当地农户地租和务工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项目区综合效益。

/ 沈良斌 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