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04 15:37:00   索引号:    文号:    来源:曲靖市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曲靖实际,特制定曲靖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总要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坚持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2023年全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围绕全面支撑粮油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全面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的目标任务,围绕提高生产技术技能、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等重点任务,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种养大户。2023年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专项资金下达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资金1053万元(含宣威市),计划在全市9个县(市、区)和1个市级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全市需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2900人以上,培训对象满意度高于85%,学员参评率高于85%。

二、工作措施

(一)机制建设

1、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机制。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2021年版),规范组织实施,严格审核培育机构资质、开班计划、课程内容和教材,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严格把控培训时长要求:经营管理型培训时间控制在56-120个学时,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线时间控制在24-56个学时,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培训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训实操培训时间。原则上线上培训的时长不少于总学时的25%;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和实训实操相结合,扎实提升培育的实效性。要完善培育工作链条,积极打造特色培育品牌或培育路径,探索形成 “一市一品牌”、“一县一模式”,推动高素质农民遴选、培育、使用各环节与“三农”政策有机衔接。

2、健全培训资金使用监管机制。按照《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强化教育培训过程监督和质量效果评价,分级开展绩效评价。本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支付需求调查、线上线下培训、实践实训、跟踪监测等与培育工作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招投标费用。春耕春管、三夏、防灾减损等应急性培训,优先委托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承办,实行先培训后支付。培育机构须与承担其任务的实训基地明确合作关系,并向实训基地支付场地耗材、实训师资等发生的相关费用。农民素质素养提升试点行动的班次,可按规定列支课酬、资料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但不得列支食宿费用。

3、健全培育培训评价机制。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要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和效果等综合管理的在线评价,参训学员的满意度和评价率须达到85%以上;必须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评价,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评价工作规范化水平和质量。

4、健全高素质农民职业发展成长机制。要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学员通过教育培训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提升专业技能服务水平;要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民主播、产业发展带头人、乡村法律明白人等创业创新、乡村建设治理人才队伍;对优秀的高素质农民学员,优先安排升级培训,进行重点培养。要把产业发展带头人的遴选、培育、使用三个环节与农业农村各项政策有机融合,建立以培训为载体的促进农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产业中发现人、产业中培养人、产业中用好人的目标,要按项目的要求精准遴选培育对象,定向培养技能,推出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扶持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骨干力量,鼓励他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二)平台建设

5、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一主多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培育的主力军作用,统筹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教育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长期稳定承担培育任务。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做好育后跟踪服务和指导,积极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技能比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产业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

6、推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共享师资库,各承担培育任务的单位所聘用的师资要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审核监管。支持科技特派团成员在对口联系县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7、推进教学资源和培训基地建设。针对农民学习特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按照《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三)认真落实多层次专题培养培训

2023年,要聚焦我市“绿色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全力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通过农民素质素养提升以促进农民增收。

8、围绕稳粮保供抓培训,努力提高学员的生产技术技能。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藏粮于技”的要求,积极开展粮油生产主推技术培训。立足本区域主要粮油作物,联合种植管理部门精准遴选培训对象;紧密衔接生产技术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实施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开展培训。培训重点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要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提升农民粮油生产技术技能水平。

9、围绕特色产业抓培训,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要认真落实大食物观,统筹当地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意愿需求,突出“土特产”。因地制宜开展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生产管理培训、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动物疫病防治培训,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增值收益。坚持“选育用”一体化的育人导向,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分层分类实施培育。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围绕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市场冷链、信贷融资、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倡导运用案例教学法,可根据需要组织参训学员异地学习先进典型。

10、围绕党和国家时政需求,拓展培训内容,努力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要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各级高素质农民培育主管部门审核把关本级综合素养类教材,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支持农民提升学历层次,依托职业院校、农广校探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注重培养高素质青年农民和高素质女农民。注重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农村科普工作协同开展。

(四)实施好专项培训行动

在全面培育的基础上,聚焦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依托我市农广校体系和涉农学校教育资源,发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科技力量,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培训专项行动。

11、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训行动。按照《云南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组织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围绕玉米、大豆、小麦、油菜单产提升,开展相关“良种”“良法”技术培训,重点围绕品种、农艺、农技和农机加大指导服务和培训力度。非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重点区域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品种开展粮油作物种植技术培训。

(1)宣威市、会泽县、罗平县要实施好玉米单产提升培训行动,开展玉米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应用和技术技能培训,强化高产优质耐密品种相关技术培训。上述三个县(市、区)培训不少于1个班、50人。

(2)罗平县要实施好大豆单产提升培训行动。开展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推广烟后大豆种植模式,强化高产、优质、广适、耐逆、早熟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品种种植技术的培训。要实施好油菜单产提升培训行动。开展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油菜+”轮作免耕栽培、“三精”(精播育壮苗、精栽增密度、精管促高产)培训、“三化”(品种优质化、栽培轻简化、作业机械化)集成技术培训。强化高产稳产、高含油量、早熟优质油菜品种种植技术的培训。上述专项培训每项不少于1个班、50人。同时按要求,罗平县还要做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培训行动,结合种植节令,开展新品种玉米的种植管理等技术相关培训,对参与试点的农户,要做到应培尽培,确保每户种植户有一个种植明白人。

(3)师宗县要做好小麦单产提升培训行动,围绕培肥地力、精细整地、抢墒精量半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绿色防控等内容(环节),做好关键技术培训,要强化穗粒兼顾、抗病抗逆、高产优质品种种植技术内容的培训,以巩固提升坝区小麦、大幅提升旱地小麦的面积和单产。培训不少于1个班、50人。

12、“菜篮子”技术培训行动。围绕“肉、蛋、奶、水产和果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开展专项技术培训。结合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强化绿色产业基地全产业链技能提升,提升“南菜北运”和“云菜入湾”保供能力和水平。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畜牧业生产技能,持续保障肉蛋供应安全。

13、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在全市范围内,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聚焦大豆、玉米、稻谷、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做好培训。重点围绕玉米及大豆高质量机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保护性耕作、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重要机械化技术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开展高精度卫星导航作业以及耕深、播种监测等农机智能终端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信息化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

14、重点区域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在2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宣威、会泽)、1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富源县)开展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每个县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不少于100人。上述三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意愿,选育好乡村产业带头人。

15、“青年先锋”培育行动。马龙区、会泽县要所在联合县(区)委共青团组织开展好“青年先锋”培育行动,上述二县(区)须完成培育“青年先锋”培训100人。

16、“巾帼建功”培育行动。市本级和马龙区要联合市、区妇联做好高素质女农民专题培育,充分发挥“女能人”在乡村振兴中的“半边天”作用。上述二个培训单位需完成高素质女农民培育100人以上。

17、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统筹党校师资、基地等资源,联合基层党校深入行政村,面向小农户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要向农户重点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理论。围绕党章党规、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培训,要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工作的相关信息如学员签到表、课程表、图片、新闻报道等相关资料要分班级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三农”工作重要议程,要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广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各县(市、区)要站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高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共青团、妇联等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保障资金投入,精心组织实施,“同题共答”确保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助力“三农”取得实效。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三)选树典型,示范推广。各县(市、区)要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挖掘典型模式、经验做法,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讲好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农民培训故事。结合2023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宣介活动,选树打造一批优秀农民学员、优秀办学典型、优秀教师和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让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在社会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