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曲靖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 年)》,根据《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 2023 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促增收重点工作的通知》(云乡振兴〔2023〕5 号),现就做好 2023 年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下同)稳岗就业“六个增一批”重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围绕省委、省政府 2023 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 15%以上目标,确保曲靖市 2023 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按照“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建品牌、促增收”原则,通过实施“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增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增收、打造劳务品牌增收、扩大省外就业规模增收、提升就近就业质量增收、增加有效就业时长增收”等“六个增收一批”重点工作的落实,实现 2023 年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不低于上年度规模,3 月底完成目标的 90%以上、4 月底全部完成;全年完成脱贫劳动力各类培训 10 万人次以上;实现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度增长 18%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增收一批。组织化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输送服务,实现组织化输出脱贫劳动力不低于县外务工人数 10%的目标。开展脱贫劳动力监测帮扶,乡村振兴部门要组织基层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全面摸清脱贫劳动力就业现状,形成脱贫劳动力务工清单、春节返乡及返岗人员清单、有就业意愿人员清单,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稳岗就业、组织输出和跟踪服务工作。提高劳务对接质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用工岗位和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匹配工作,有针对性开展岗位信息推送和组织输出。协调组织“务工专列”“务工专车”“务工专机”等直达运输方式,让外出务工人员“出门就上车,下车就进厂”,提升脱贫劳动力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脱贫劳动力向更高薪酬、更稳定岗位转移就业。
(二)稳定省外就业规模增收一批。围绕脱贫劳动力省外务
工规模不低于脱贫劳动力务工总人数 20%的目标,扩大省外就业规模。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注重发挥驻外劳务工作站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协调作用,主动对接东部省市人社部门、商会协会、龙头支柱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定期协商、联动维权等工作机制,推进省外“定向招聘、定向输出、定向服务”项目化,扩大省外转移就业规模。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发动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农村劳动力信息员、农村劳务经纪人等力量,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介绍外出务工薪资待遇、生活保障等情况,宣传全链条就业服务,推介岗位和培训信息,讲述身边的就业致富故事,组织动员更多脱贫劳动力到省外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创新工作举措,鼓励和引导乡村两级干部带队到省外务工,允许其暂时脱贫原工作岗位,在务工地驻厂开展面对面管理和服务。确保输出脱贫劳动力就业有岗位、收入有保障、失业能转岗。
(三)加强劳动力各类培训增收一批。围绕脱贫劳动力各类培训 10 万人次的目标,深入实施“技能曲靖”行动。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采集脱贫人口培训持证、就业信息,做好台账化管理。建立培训清单,组织对脱贫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技能情况、培训意愿及需求等情况进行排查梳理,分层分类形成职业培训的月、季、年工作清单。精准高效培训。把脱贫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培训与就业对接起来,科学设置培训项目、班次、时长,通过“培训+就业” 、“孵化式”、“师带徒”等方式,打造“动员—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提升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持证率和培训后就业率,不断增强务工人员就业市场竞争力。加强职业培训行业规范和师资队伍管理,鼓励各地与具有实力、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确保参训学员培训后实实在在提升技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探索异地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强化与务工地对接,发挥当地师资、场地、优质就业岗位等优势,对脱贫劳动力开展异地培训,推动向更优质岗位转岗就业。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 90%以上的“雨露计划”学生毕业即就业。强化服务管理,加强培训、考证、就业、服务保障等工作,为脱贫群众提供精细化、常态化的服务。(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一批。探索破解脱贫劳动力
就地就近就业稳定性差、务工有效时长短、薪酬低等就业质量不高难题,提高就地就近就业质量。深化省内市内劳务协作,组织与省内市外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实施企业双向对接洽谈,实现省内转移就业一批;依托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绿色铝精加工 3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机硅新材料、稀贵和液态金属、高端钢材深加工、高端精细化工、其他装备制造、烟草 6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高端食品、文化旅游 2 个特色产业,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优先吸纳当地脱贫劳动力就业。推行“以工代赈”促就业,在乡村振兴建设领域积极推动以工代赈方式,广泛组织当地脱贫劳动力、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以及建成后的维修养护。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的项目,劳务报酬发放额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劳务报酬发放额度占比 20%以上,并尽可能提高。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发放劳务报酬占比原则上不低于项目财政资金的 10%。发展好就业帮扶车间促就业,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支持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强的车间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加强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企业对接,动员其支持当地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就业。发挥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不低于上年度规模,补助标准不低于 800 元,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补助。
(五)打造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增收一批。围绕力争劳务品牌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较上年增加 5%的目标,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力度。培育打造劳务品牌,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劳务品牌,不断提升已有劳务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积极挖掘本地能工巧匠、乡村手工艺人资源,组织认定一批乡村工匠,鼓励支持他们结合实际创办企业 、领办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培育致富带头人,每村培育3—5 名致富带头人,带动当地脱贫人口创业就业。
三、工作要求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要将稳岗就业促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头号工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强化统筹;乡村振兴、发改、教体等部门要把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扛实增收责任。围绕六个增一批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实化举措。要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街道),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用时间倒排进度,用进度倒逼落实,确保 2023 年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六个增收一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强化政策保障。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措施纳入县级乡村振兴项目库,从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优先保障。继续执行 2022 年制定的“增收九条措施”、“就业八条措施”,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的有关就业帮扶政策,全面落实好“降免缓补”、就业补贴补助等政策,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前组织化转移就业的,实施“一免一补”临时性补助政策,确保及时足额兑付。
(三)强化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督促指导工作机制,强化重点任务督查问效。要采取实地检查、现场办公、跟踪督导等方式,掌握工作进度,把控工作节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地齐头并进。对工作矛盾大、困难多、进度滞后的地区,要派出工作组实地帮带,对消极应付、弄虚作假、推进不力的,严肃约谈问责,倒逼各地真正快起来、实起来、严起来。(四)强化监测调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要建立健全动态监测调度工作机制,实行周监测、月调度、季通报,加大对就业规模、任务进度、数据质量等的监测调度通报。各县要做好就业信息收集、核实、录入等工作,每月 5 日前在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中更新相关数据,
及时、客观、真实反映工作成效。
请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 2月27日前将“六个增收一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报市乡村振兴局和市人社局。
联系人:市乡村振兴局李亚春,电话:3939117,邮箱:1458928958@qq.com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雷华山,电话:3293326 , 邮箱:610282353@qq.com
曲靖市乡村振兴局 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2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