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罗平:用“心”守望 打造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品牌

2023-12-28 15:10:55   来源: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每逢周末,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惠民演出和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都会在城区各小区、广场精彩上演,这是罗平县“志在我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罗平县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志愿服务  温暖惠民”的理念,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着力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志在我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站式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出、享服务、长知识。

县级“抓总”,多方“聚力”,聚焦群众需求筑同心

该县始终坚持多方协同,聚焦群众期待,建立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由县文明办牵头制定实施方案,规范需求摸排、活动准备、资源统筹、活动实施、总结提升等全流程,确保活动组织优质高效,并依托文明罗平微信公众号、数字罗平小程序,设立了“我的城市我建言”等线上信息收集平台,常态化摸排供需资源。积极发挥街道主导作用,结合“书记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热心商户等各领域、资源积极参与融入,为项目提供资金、服务、政策等多元支持,丰富活动内容和资源供给,激活社区共治力量。

同时,坚持需求导向,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线下征集群众意见,切实将群众需求征集“上”来,实现与居民生活需求的精准对接。充分挖掘社区特色,结合社区特点和个性需要,科学设置每次活动场地和服务板块,提升活动参与度、丰富度,满足社区居民多元需求。每次活动现场都设置“留言板”“意见征集信箱”等反馈平台,收集居民意见建议,面对面倾听居民心声,持续改进,实现良性互动。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文艺演出悦民心

如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实现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同频共振”,在“聚人气”的同时更“接地气”,让群众愿意看、喜欢看、看得懂,一直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道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罗平县充分联动县、街道、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每场活动前充分调研摸清群众需求,整合多方文艺力量,精心编排群众喜闻乐见、反映社区特色的文艺节目。根据小区场地条件和住户情况,采取“市民广场+大型展演”“商住小区+小型活动”的形式进行,在活动前通过小区公开栏、业主微信群等发布活动预告,进行活动预热,强化氛围营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突出群众主体,社区“搭台”,百姓“唱戏”,每场演出都为小区居民设置才艺展示环节,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达到“节目群众编、节目群众演、节目群众看”的良好效果。每场演出中间还设置有文明创建、文明行为知识有奖问答互动环节,为参与市民带来寓教于乐的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坚持线上直播与线下演出相融合的方式,把多姿多彩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以往,我们一家晚上不看电视就到广场转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家住壹号院的吴女士说,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据悉,从今年9月启动首场活动以来,“志在我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已组织开展大型文艺展演8场,小型文化活动20场,参与群众9300余人次。

服务“出摊”,群众“赶集”,便民集市暖人心

“昨天在微信群里看到社区通知今天有志愿服务活动,不花钱就能换新发型,不挂号就能‘体检’,这样的活动真贴心。”参加服务集市的刘奶奶说,便民市集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民服务,还让大家体会到“赶集”的快乐。

志愿服务集市是“志在我家”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和以往单个、固定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相比,每次活动都把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求的服务集合在一起,现场设置政策宣传、爱心义剪、卫生健康、科普宣传、法律服务、非遗体验等摊位,服务更集中,内容更丰富。活动现场,理发师志愿者根据居民的需要,为他们修剪出理想的发型;医疗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测血压、测血糖,进行健康咨询;法律工作者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普及法律知识;科普志愿者对居民开展日常生活科普知识宣传,提升居民科学素养。

在居民家门口的志愿服务集市,不仅解决了居民生活中这些看似微小,实则离不开的“大事”,更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便利化的志愿服务,增进了小区邻里情,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据县文明办相关人员介绍,今后罗平县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形式,以“志在我家”项目为引领,把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暖”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