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将“护绿”进行到底

2024-05-30 15:41:15   来源:富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富源县积极探索实践“3334”护林防火工作模式,以提升防范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护林防火工作贯彻落实到山头林地。

训练防灭火技能

发挥三个作用 防控力量“全动员”

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护林防火政策法规宣传、巡山巡林等主题党日活动,把护林防火政策法规作为党支部“三会一课”必学内容,推动党员积极参与护林防火工作,增强群众护林防火意识。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开展“四亮四带头”活动,划定党员责任区,落实党员积分、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任务、亮成效,带头宣传政策、带头值班值守、带头管控火源、带头巡护。强化党员分类管理,引导年轻党员带头盯重点、守卡口、搞巡逻、做向导,鼓励老党员带头管自己、管家人、管邻里,督促外出党员向家人宣传政策。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护林防火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护林防火相关规定,主动爱林护林。发挥“睦邻微格”作用,推行“十户联防联保”法,组织农户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20万份,构建群防群治、覆盖全域的社会化护林防火体系。

抓实三个结合 防火宣传“全覆盖”

“普遍+重点”相结合,扩大宣传面。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宣传讲解防火政策、森林火灾危害、森林防火应急避险知识和防火责任。统一录制防火宣传视频55条,通过手机微信群、抖音等媒介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和文明祭祀宣传。针对痴、呆、聋、哑、精神病人及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放牧人员等,开展“敲门行动”,点对点进行宣讲。

“固定+流动”相结合,提高知晓率。利用村(居)民小组广播,每天早晚播放10分钟护林防火知识。在重要路段、重点区域设置警示牌50块、标语牌418块,悬挂“五彩旗”1000余套,设立检查站83个。建立由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党员、护林员组成的流动宣传队,在车辆、摩托车上加装小喇叭,每天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林区,进行巡回流动宣传。

“正面+反面”相结合,增强自觉性。每年选树一批护林防火先进典型,定期剖析森林火灾和违规野外用火典型案例,选定警示教育典型案例8个,以案说法,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增强党员、群众护林防火意识。

生态优美

整合三类资源 源头管控“全方位”

整合“人防”资源,建强防控队伍。按照“队伍前置、力量前移、带装巡护、以水灭火”的原则,采取“社会招+组织推+自愿报+林场配+企业助”的方式,整合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志愿者、护林员、企业职工等力量,组建“地面巡护+卡口检查+瞭望值守”防护监测队伍、“专业+半专业+义务”扑火队、保障预备队,开展应急演练。共组建防护监测、应急处突、义务扑火和保障预备队伍383支6880人。

整合“技防”资源,织密监测网络。构建“卫星监测+高山瞭望+视频监控+地面巡护+卡口值守”全方位立体化监测体系,在重点区域、高风险区域,配备高山瞭望塔监测设备9套、视频监控设备8套,设置瞭望塔9座、重点区域卡点83个、防火码卡口66个,做到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排除、违规用火第一时间制止、出现火情第一时间报告。

整合“物防”资源,提高处突能力。下好护林防火物资储备、管理、调配、使用“一盘棋”,统一乡镇建库标准、统一开列储备清单、统一采购装备物资、统一定期清理盘点、统一就近调拨使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信息准,确保各类储备物资在紧急情况下随时调度、共享共用。

建立四项机制 多措并举确保“全周期”

建立包保落实机制。建立“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四级党员干部网格化包保体系和护林员包保山林地块的“双包保”机制,责任明确到山头、地头和人头,确保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责有人担。

建立风险动态管控机制。相关部门共享护林防火信息,共同研判各环节、时段、区域护林防火形势,确保隐患及时排除、风险及时化解、防患于未“燃”。

建立重点防控机制。签订“五类”重点人员监护承诺书1841份,发放放牧人员护林防火告知书2458份,明确监护人管护责任。聚焦春节、清明等重要时段,对返乡、踏青、祭扫人员进行提醒。对于重点坟区,指定管护人员全天候蹲点驻守,加大带装巡护频次。签订跨村、跨镇、跨县、跨省森林火灾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力防控。

建立快速处置机制。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火灾处置流程,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会商研判、预警响应等制度,确保火情第一时间处置,打早打小打了。(邓成斌  文强)